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环境下,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5.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如何实现?宏观政策应如何“稳中求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的这一表述又透露什么信号?带着这些两会热点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
财税政策精准发力 扩大“双碳”有效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预期增长5.5%左右。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面对这样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稳中求进”?对此,白重恩表示,政策制定者应充分考虑全球疫情持续,以及因地缘政治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会对哪些行业和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有针对性地借助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对这些企业给予支持。比如对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的能源、粮食等产品的供给变化及如何应对,要有预判和预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我国经济增长又该如何发力?对此,白重恩认为,在世界经济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以及其他国家供给逐渐恢复的大背景下,外贸增长的空间可能没有去年大,而投资和内需仍然是拉动经济的决定性力量。而且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前提下,今年投资的增长空间也比较大。
“一方面,希望在减税降费和流动性更充沛的情况下,企业能多去投资;另一方面,从政府方面来看,去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所筹集资金没有用完,而今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跟去年一样,如果说今年能够充分使用,把去年剩下的部分也拿到今年使用,投资的力度就比较大了。”白重恩表示。
“我们强调跨周期调节,短期需要做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要考虑这样的投资是不是符合长期需求。”白重恩认为,跟“双碳”战略相关的,比如绿色能源调峰与储能、智能信电网升级改造等都应该是投资发力的重要方面。
改革碳排放配额初始发放方式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一项长期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我国多地拉闸限电充分说明,通过将减排任务层层定量下达的方式来实现双碳的目标成本很高。”鉴于此,白重恩认为,价格机制可以引导减排成本低的主体承担主要减排任务,从而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总成本。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每年相关政府部门先将碳排放配额免费分配给电力企业。白重恩认为,“在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配额初始发放方法存在弊端。”
“如果电价不变,需求不减少,供应受到排放配额的约束,可能会供不应求而不得不拉闸限电造成损失。如果提升电价,获得大量免费配额的电力部门或者燃料供应部门将获得更大的收益,而电力的使用者则面临更高的成本,利益分配不合理使居民对电价提升的抵触增强,电价改革的阻力变大。如果不改革电价,而又想避免拉闸限电,就只能依靠电力供给侧多采用清洁能源,而放弃需求侧节能减排的作用。”他向记者分析称。
因此,白重恩建议改革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从将配额免费发放给电力企业,改为免费发放给终端用户,特别是居民,电力企业在碳排放权市场上收购配额来满足其需求。
他认为,这样做首先,电力企业仍然有激励减排;其次,电力企业更加全面地承担排放成本,电力价格可以上调,从而引导电力使用者节能;第三,电力消费者为电力付出的更高成本可以通过出售排放权的收益来对冲,降低对电价调整的抵触;第四,如果所有居民分配到同样的排放配额,低收入者通常用电较少,其出售配额的收益应该大于电价调整给他们带来的负担,从而获得净收益,有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
“新的方式与现有的配额发放方式相比,不仅保留了供应端的减排积极性,还提升了需求端的节能减排积极性。”白重恩表示。
保障性租赁房与机构化长租房共同发展
住房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的提法转变,可以看出,政府对长租房市场发展给予了明确的肯定、鼓励和支持。
“长期来说,大城市的房价还是比较贵,年轻人买房的压力比较大。为了实现更好的城镇化,需要给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市民、青年人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白重恩建议,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市场化机构化长租房共同发展,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推动机构化长租房成为租赁市场主力。
除此之外,白重恩认为,关于住房问题,一方面政府要给大家一个稳定的预期,出台政策不宜太突然,对于租房市场发展也要持更开放包容的态度,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的格局;另一方面,各部门间出台政策也要协调,加强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