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距离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封闭训练已经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除去外训的队员,有500多人在校内吃住。食堂人手不够,校内成立志愿者联盟,队员轮流到食堂帮忙。
体校这个大家庭里,在封校期间发生了很多温馨的事,不仅一点儿没有影响训练,还让孩子们在帮忙干活的过程里更加懂事了,让队员们更加愿意努力训练了。
有力出力
举重、铅球队员扛米、搬菜
自从3月14日封校后,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刘森也变身为这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每天不仅要抓队伍训练,更是要方方面面全都照顾到,其中“吃”就是重中之重。“我们除去外训的队伍,有500多人留在校内封闭,500多人的三餐,其实是很大的工作量。”刘森告诉记者,市体校里的队员最小的有七八岁的孩子,但主要还是11岁到15岁年龄段的比较多,正是能吃的时候。
因为需要在校内住,30个食堂后勤工作人员留下了15人,而且年龄都比较大。随着封闭天数的增加,明显力不从心,甚至有人累倒了。校长带着几位年轻的教练,到后厨抡起了大勺,可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刘校长决定在校内成立志愿者联盟,倡议教练、队员训练之余,到食堂帮忙。“当时我们提出志愿者联盟都可以参与,大家相互帮助。”
消息一出,立马有很多队伍响应。每天三餐后,都会有一支队伍留下来打扫食堂卫生,擦桌子、扫地、归放物品……田径队的投掷组报名帮忙搬菜。“我们的队员体格大,有一把子力气。队员们都觉得作为学校一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教练李大说。
厢式货车一车车地运送来了大批食材,大米、白面、豆油、冻货都数以吨计。但是由于封闭,装卸工不能送到仓库里。于是,田径队的投掷组和举重队的男队员们强强联合,二十多个小伙子担负起了搬运工作。
“别看这些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有力量,但搬这些米面油和训练是两个劲儿,隔行如隔山啊,需要巧劲,他们不会使。”李大教练回忆说,一开始有的队员是抱也不对、扛也不对,弄了一身面,热得甚至要光膀子扛。有些食材,运动员就站成一大排,逐一传递。
周末帮忙做早饭
运动员穿上厨师服
为了让一天都不能休息的食堂工作人员能够休息一下,志愿者联盟开始周末早餐由教练、队员尝试自己做。上个周末,跆拳道队主动报名了支援早餐的工作,早上5点半,教练员潘越已经带着20名队员到食堂了。食堂派出2名工作人员做技术指导,而教练、队员们则穿上了后厨的衣服,有模有样地干起活来。
“周六早上我们4点多钟起床,5点半到后厨了。”潘越告诉记者,队里除了出去外训的队员,剩下在学校的都参加了。男孩帮着搬运、配菜、熬粥、和面、炸油条,女孩帮着分餐。
28岁的潘越自己就是从市体校毕业的运动员,之前也不会炸油条,就跟着师傅现学,队员们也学得有模有样。
“虽然队员们上午要上文化课,下午和晚上训练。但是大家干活的时候都特别积极,虽然很累也都抢着干活。我们队最小的孩子只有10岁,也帮着摆凳子。” 潘教练告诉记者,之前全队还有一天帮忙三餐后打扫卫生。最让她觉得有意义的是,经过劳动后,孩子们更懂事了。劳动之后,有不少小队员都说,没想到食堂工作这么辛苦、不知道做饭要那么长时间、不知道拖地原来那么累、不知道分餐的阿姨是要等所有人都吃完了之后才能吃早饭……
“之前没做过这些事,他们都不明白。经过这阶段的帮厨工作后,小队员们纷纷表示以后吃饭不能浪费了,也要注意卫生。”潘越说,因为疫情封闭训练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感受到了很多温馨的事,通过这段时间的封闭相处,校内大家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志愿者联盟
让小运动员更有责任感
“因为很多小运动员之前也都没做过家务,这样的变化让小队员觉得很有意思,家长反馈也很好。” 刘森校长告诉记者,食堂年龄最大的张师傅,也被小队员感动了。而小队员们也明白,是因为有很多人的辛勤付出和保护,才能让他们正常地训练、吃住都能有保障。“劳动的意义,是让大家更加相互尊重。”
不光是在食堂,封闭期间学校里还有很多温馨的事情,小队员头发长了,有巧手的教练、大队员帮着剪头发;赶上小队员过生日,大家一起给过生日……教练带着队员们一起打扫场馆、宿舍,一同美化校园。
“因为疫情封闭训练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大家更团结了,小孩长大了,大孩懂事了。真的感觉到这些孩子们从心理上成长了,更有责任感了!”刘校长说,下一步校内志愿者联盟还会研究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点点发展,不光是在校内,希望以后可以对社会有帮助。
辽沈晚报记者 王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