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9日报道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5月2日发表题为《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贸易帝国主义的创伤》的文章,作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和社会史教授维尔纳·普林佩。作者认为,谋求世界霸权不是中国的目标,它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做。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屈辱历史再次发生。全文摘编如下:
当下,中国正在向世界抛出很多谜题。开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将该国送上了世界经济的顶端。这一阶段结束后,一个专注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这种不明确的新闻报道让一些观察家感到惊讶,让人猜想纷纷。人们不难把目光转向中国在15世纪停止远洋贸易的时候。那时,中国显著降低了在世界海洋上的存在,将注意力放在内部稳定上。它认为内部稳定因为外部影响而受到了威胁。
这种广阔的历史视角是否有帮助,还有待观察。但现在不可能出现那种情况,因为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密切交织,退出世界贸易几乎无法想象。然而,出于多种原因,中国更加重视国内经济发展却显而易见。尤其是因为中国国内的地域发展差异非常大。同美国之间的激烈经济冲突以及技术研发领域的竞争,也提醒中国调动其国家资源。
与此同时,尽管起点很低,但中国的财富在过去30年里迅猛增长。
确定的是,民族主义因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与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明末放弃远洋航海并主要关注自身,并没有将国家引向经济灾难。到了18世纪末与19世纪,中国才开始倒退,这个国家与率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相比明显落后。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强加给中国的屈辱,令这片土地在大约50年时间内战火不断,并且同之后的日本侵华和国共内战一同塑造了1949年之前的历史。这些屈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力求平等以及“平起平坐”的背景。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民族自我主张的冲动会失去分量。它们就在那里,它们构成了“只有让本国彻底现代化才能避免重新落入半殖民地状态”这种观念的基础。
至少从直接维度看,谋求世界霸权几乎不是中国的目标,正如它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