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从紧张到从容 1.5公里转运路见证载人航天30年

时间:2022-05-30 12:46:45 | 来源:媒体滚动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条长1.5公里的铁路,每次火箭从技术厂房转运到发射塔架,都要行进在这条铁路上,它也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发展历程。总台央视记者也是从神舟一号开始一直跟随采访报道,我们的记者将为您讲述这条1.5公里转运路上的航天故事。

一大早,长征二号F火箭缓缓地走出了总装厂房,清晨的发射场,天空湛蓝,阳光洒在火箭上,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每次火箭的转运,参研参试的工作人员都要跟随它一起出发,护送它走完在地球的最后一段旅程,与火箭合影留念已经成为航天人的传统。

最开心的就是小朋友了,尽管生活在沙漠戈壁中的航天城,没有城市那么好的生活条件,但每次看到火箭,对他们来说都像过节一样。他们的父母大多是航天人,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俨然已经成了航天小专家。

火箭直立行走到发射塔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转运方式,酒泉是我国最早启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三垂模式的发射场,这样可以保证火箭的发射状态和此前已经完成的技术状态一致,大大缩短火箭在发射塔架的时间。

在转运现场,记者碰到了40年前就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与建设的尹国祥,他告诉记者,“长2F”第一次转运是在1999年,那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验证火箭垂直转运的模式。那个时候,他的心情可不像现在这样坦然,还是有些紧张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 尹国祥:当时是那样的,我们三垂模式一直在想见识见识,在实际转运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等到厂房一开,把这个车走到现在这个状态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原来这样的感受,感觉到这个车是很大的一个平面上头竖立一个火箭。

从紧张到从容,这条转运之路见证着中国载人航天的进步。在陪伴火箭一路行进的人群中,我又见到了一位老熟人,他就是“长2F”火箭的总指挥荆木春,他和尹国祥一样,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这3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 荆木春:13次的飞船,还有两次的天宫发射,一共15次,算上这一次应该16次了。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我觉得变化各方面都有,我觉得从技术方面我们在不断地成熟,还有我们队伍,当时我这来讲是才三十几岁,比容总现在还年轻,现在的话容总也已经当总师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载人航天队伍也是一代一代一代的传承。

荆木春提到的容总,就是他的搭档,“长2F”火箭的总设计师容易, 她也是载人火箭的第一位女总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 容易:前辈他们在当时研制攻关的时候,既有攻关过程的艰辛,也有生活环境各个方面,大家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应该说为我们火箭的可靠性,包括它的成功飞行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包括我在内的我们这个后来者,我觉得特别幸运,遇上了航天发展的大好的时代。

好的时代来自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从空间交会对接到空间站建设的巨大跨越。而在这背后,是无数航天人默默的坚守。

随着火箭的前行,更多的航天人加入到了送行的队伍中,在这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他们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了梦想,也接过了责任。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火箭型号办公室副主任 孟庆丰:走一路送一路,自己的火箭自己送着心里踏实,祝福我们神箭,圆满成功。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发射塔架正在缓缓将发射神舟十四号飞船的“长2F”火箭,慢慢包裹起来,这里将是神舟十四号飞向太空的起点。同样的登天塔,无尽的太空梦。如今,中国的空间站已经迎接了两批航天员乘组的入驻,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在轨6个月完成多项任务,最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和建造。我们祝福他。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崔霞 李宁 吴天白 陶嘉树 李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