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风口的风却已经停了。
五一之后,由于北京出现零星疫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很多人做核酸的频率都达到了一天一次。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目前,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江西、湖北等多地均已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从7天,到48小时再到24小时,在有确诊病例的城市,没有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很可能无法出入公共场所。投资界常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继口罩之后,核酸检测成为疫情之下的又一大风口,2020年,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商圣湘生物创下净利润暴增65倍的业绩神话,启动上市177天后,就火速登录科创板,成为中国“抗疫”第一股。但随着核酸检测常态化,单次检测价格大幅降低,同时,试剂盒等新的手段也越来越普及,虽然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风口的风却已经停了。造富神话4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副主任李金明对外界披露:“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做了8次核酸。为了应对短时间内激增的检测需求,北京曾出现过企业被连夜通知参与招标,并且所有合格投标企业全部中标的情况。短短三年,新冠检测这个小众而专业的行业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急速扩张的市场空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以来,已经有9家与新冠检测相关的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1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成功实现创业板上市;同时科创板、创业板还有3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处于IPO审核排队之中。成功登录资本市场后,创始人随即身价暴涨,比如2020年圣湘生物上市后,创始人戴立忠以176.2亿元身价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210位。事实上,戴立忠的故事只是众多上市公司中的一个,圣湘生物也只是核酸检测产业链条上的一环。目前A股的“新冠检测”概念公司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从事上游核酸检测试剂生产的公司,主要包括硕世生物、达安基因、迈克生物、复星医药、明德生物;二是从事下游检测业务,比如金域医学;三是两种业务同步开展,比如华大基因、迪安诊断、凯普生物。以迪安诊断为例,今年一季度,其营收达到46.5亿,同比增长52.1%,净利润达到7.5亿,同比大增122.6%。迪安诊断的财报显示,公司主要的诊断服务业务,一季度收入约为28.5亿,同比翻倍,其中18.81亿都来自新冠检测业务。如果剔除新冠业务收入,诊断服务的收入仅为9.68亿元,同比增速也不过20.6%此外,国内最早获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厂商明德生物今年一季度依然业绩不俗。明德生物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24.8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89亿元,同比增长307.04%。去年一整年扣非净利润为14.03亿元,今年仅一季度的利润基本等同于去年全年利润。而放眼整个医药行业,明德生物一季度盈利水平在所有A股同行上市公司中排在第9位。




除了九安医疗,明德生物、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等企业也选择迅速布局抗原检测。这些公司一季度业绩已经开始体现其威力。抗原检测,已经成为接棒核酸检测的新风口。事实上,作为风口上的主角,九安医疗深知火爆的订单不可能持续,公司公告强调,因疫情发展的不可预见性、疫苗接种计划的推进、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尚存在不确定性。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次由抗原检测主导的热潮,似乎只是核酸检测故事的无奈重复。最近三年,包括核酸和抗原检测试剂在内,一共出现了四次行情。其中第四次抗原检测试剂行情涨幅最大,达到214%。其余三次以核酸检测为主的行情涨幅都在30%至60%之间,第一次涨幅最高,且涨幅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每次行情结束时,回撤都超过30%。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35只新冠检测板块个股最大回撤平均跌幅近六成。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抗原检测原本的起始价格就低于核酸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只能是辅助检测手段,因此需求弹性也偏弱,另外,由于带量集采的介入,价格也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因此抗原检测恐怕只能是新冠检测行情走下神坛的缓兵之计。最终,抗原检测的火爆也会像核酸检测行情一样降温,甚至抗原检测跌落神坛的速度可能更快。或许利用新冠检测的红利积累资本,聚焦研发,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