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的第一版
50周年纪念版
《寂静的春天》首个中译本
《寂静的春天》点评版■胡升华
6月5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直播导读《寂静的春天》。这场读书活动吸引14万读者自发参加,这是科普活动少见的盛况。
今年是我国《科普法》实施20周年、《寂静的春天》出版60周年,6月5日也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作为蕾切尔·卡逊这部影响深远的图书的一个出版编辑,在此谈谈我了解的这本书及其相关科普图书的出版情况。
《寂静的春天》1962年6月开始在美国《纽约客》杂志连载,同年9月由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第一版。2002年和2012年,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分别出版了该书的40周年、50周年纪念版。2014年,在蕾切尔·卡逊逝世50周年后,该书版权进入公有领域,遂有多种英版本面世。同样的,中译本至少有30种。
《寂静的春天》中译本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而其出版过程,说来话长。
1969年,科学出版社机构被撤销,除少量人员留守北京进行善后工作外,全体员工被下放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劳动,直到1972年5月,科学出版社才整建制恢复,下放“五七”干校的人员陆续返京归队。
也就是这年6月,中国派代表团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中国自1971年重返联合国之后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会议就环境保护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敲响了警钟,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环保工作。代表团回国后,周恩来总理指示,立即召开全国性的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闭幕前,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由各界代表出席的万人大会,向全国发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动员令。
刚刚恢复的科学出版社自然而然地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出版工作,着手编辑出版“环境保护科普丛书”。在了解到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翻译《寂静的春天》一书,且部分译稿已陆续在该所《环境地质与健康》杂志刊登后,科学出版社迅速将该书中译本列入出版计划。
1979年,《寂静的春天》首个中译本出版,译者吕瑞兰,首印12.8万册。该书责任编辑张锡声曾撰文回忆此书翻译出版情况。由于当时我国未建立版权制度,这个中译本未经著作权人授权。199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经授权,出版了此译本的修订版。
世纪之交,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公布了“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名单,共93种,包括国外作品51种和国内作品42种。中国科学院前后三任院长——卢嘉锡、周光召、路甬祥,以及钱伟长、朱光亚等著名科学家,连同科技管理和科普界专家学者参加这次推荐和评选工作。
被推选出来的51种国外科普作品,其中有13种最早是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包括《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双螺旋》《寂静的春天》《自私的基因》《最初三分钟》等名著。
本世纪初,我在科学出版社主持科普与科学人文出版工作,基于科普工作职责和对科普出版的认识,策划并组织出版了“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丛书,主要从上述科学家推荐的51种国外科普著作中选择社会影响大、内容思想性强、写作手法独特、篇幅适当的图书,引进版权,系列化出版(有少数图书不在这51种作品中)。
这套丛书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中译本系列,一个是英文原版点评系列。版权洽谈和获取是这套丛书组织出版工作的一大难题。原因在于这些名著成书年代久远,版权归属非常复杂。版权在作者本人手里的情况很少,有的在出版社、有的在版权代理机构、有的在作者继承人手里,每获取一种书的版权都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
幸好我们部门编辑中有一位清华大学外语系的硕士毕业生,她外语水平上乘,且做过版权贸易工作,更重要的是有锲而不舍的劲头。在她和出版社国际合作部的努力下,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在艰难中得到有效的推进。
我们自然希望每本书能获取中译本与英文点评版两种版权。但有些佳作的中译本版权已被其他出版社捷足先登购走,只能退而求其次,仅仅购买原著点评版。《寂静的春天》就只获得了点评版版权。版权来之不易,每一种版权都很珍贵,每签约一个版权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
为了做好点评版,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根据我们的研究,读者阅读英文原著有几个关键问题。其一,遇难而退,不能坚持到底;其二,似是而非,对内容不能准确了解;其三,重点不明,不能精读品味精彩段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为每一种原著邀请一位知名学者,以中文旁注的形式进行可以自由发挥的点评。点评长短、多寡不做要求,但力求做到有感而发,见解独到,能启人心智,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希望读者在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思想激荡下,理解原著、喜欢原著;同时,也希望点评能起到铆钉的作用,一段一段地把读者铆紧在原著上,帮助读者坚持读下去。
《寂静的春天》的点评人是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他在“点评者序”中有这样一段动情的文字:“评点这部巨著,也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卡逊的文字是如此的细腻,说理是如此的透彻,论证是如此的绵密,以至于任何评点文字都有画蛇添足之感。然而,为了让这部惊世醒世之作能够再一次走向中国读者,为了使它纳入‘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而不破坏这套丛书的形式格式,我还是勉强完成了评点工作。我愿意在此申明,读者完全可以不必理会我的点评文字,而直面卡逊的原文中包含着的‘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证’。”
我也为这本书写了这样一段广告语:50年来全球最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一个弱女子在旷野中的一声呐喊;超越了所有政治家力量;引发了科学发展观的世界性大讨论。
其他科普名著的点评人还有胡作玄、吴家睿、刘兵等学者,堪称一时之选。有几位拟定的点评人因为版权没落实未能一展风采,殊为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院士专门为这套丛书撰写序言推介。他写道:“20世纪是一个需要科学大师并产生了科学大师的世纪,20世纪同时也是需要思想大师,并产生了思想大师的世纪。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充足的科学和思想养分孕育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阅读需求。人们可以跟着爱因斯坦、薛定锷、伽莫夫、沃森、温伯格、霍金等科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去领略科学创造的历程和一个个科学顶峰的景观;可以跟着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思考知更鸟的命运;可以跟着萨根去观察宇宙和生命……今天这些科学大师和思想大师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离开了我们,但那些优秀科普作品是他们留给后代的不朽的精神财富。”
这套丛书面世后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有些图书的印次多达几十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4年《寂静的春天》的版权进入公有领域后,出版翻译者十分踊跃。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30种译本面世,以“一窝蜂”形容当不为过。其他如《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等进入公有领域的名著无一不是呈现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译本,让许多读者无所适从。但愿对公版图书的追逐不要演绎为一种出版环境公害。
我很怀念当年与一批科学文化学者一起为社会进步做书,也为自己的信念做书的经历。
(作者系科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