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7月5日
西北工业大学发布了
一则消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全文如下
↓↓↓
2022年7月4日,由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组合动力创新团队牵头研制的“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在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国际首次验证了煤油燃料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火箭/亚燃、亚燃、超燃、火箭/超燃的多模态平稳过渡和宽域综合能力,突破了热力喉道调节、超宽包线高效燃烧组织等关键技术,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全文仅有一句话
却被网友称为最牛“招生简章”
可谓字少事大,不明觉厉
那么,这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黑科技?其实仔细读过之后,会发现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组合动力”。什么是组合动力?为什么要研究组合动力?“飞天一号”飞行试验意义在哪儿?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
了解组合动力,要从很多人并不陌生的空天飞机说起,这种将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高度结合的飞行器,能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飞行,直接进入太空,也能像飞机一样在跑道上降落,将极大提升天地往返效率。
但是,其所需的动力技术,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将大部分国家拒之门外。因此,目前人类往返天地仍然要依靠运载火箭。
杨宇光介绍,人类往返天地所用运载火箭,均为多级构型。原因在于,航天器要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至少需要加速至每秒7.8公里,考虑到大气阻力影响以及所需达到的高度,实际速度要求约为每秒9.5公里。即使是当前性能最高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也无法实现单级入轨。
为此,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组合循环动力研究,主要涉及火箭基组合动力(RBCC)、涡轮基组合动力(TBCC)、复合预冷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 等多种形式。组合动力的基本原理是集成不同动力模式,在不同飞行阶段取长补短。
将不同动力方式组合,根据其优势转换使用,可为飞行器在起飞、穿越大气层、入轨、轨道机动、轨道再入、降落等不同飞行阶段提供最高效的动力。
但要攻克组合动力技术,面临诸多难点,例如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火箭发动机的可重复使用能力等。此外,不同动力形式之间的模态转换也是一大难点。
而本次西北工业大学的“飞天一号”飞行试验验证了涵盖亚燃、超燃、火箭的多模态平稳过渡和宽域综合能力,突破了多项“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关键技术,使我国在吸气式超燃冲压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领域又进一步。
根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017年发布的《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规划,我国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计划于2040年前后研制成功,组合动力单级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于2045年研制成功。
还有疑问?更多详情请戳☞全文链接
编辑:张爽
审核:岳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