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学术交流会议召开

时间:2022-07-21 17:45:43 | 来源:媒体滚动

2022年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组织召开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学术交流会议——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学术交流,相关部门、地方和科考队代表出席会议。

邓涛研究员围绕“青藏高原是现代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介绍了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强烈隆升深刻影响了高原和周缘的气候环境与生态系统,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强力驱动。通过第一次科考中高山栎化石的发现,基本重建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而二次科考新的发现将高山栎的起源时间前推了近两千万年,证明其在3400万年前已出现于青藏高原东部。此后,高山栎沿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向西扩散,而其向东和东南方向的扩散在横断山地区形成优势种群。这些结果充分证明了青藏高原对今天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庆鹏研究员围绕“青藏高原人群起源演化历史”,介绍了高原人群的定居模式和适应机制。通过从考古和遗传学等视角去研究高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揭示了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在19万—16万年前已在青藏高原活动;现代智人则至少在4万—3万年前踏足高原,并于3600年前在农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实现了大规模永久定居;在人类定居高原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结构变异、生理钝化调节等在高原生理适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云锋研究员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制”,介绍了青藏高原等关键区域土壤呼吸的变化幅度及时间动态规律。通过计算模拟了未来气候情景下土壤呼吸造成的碳损失,发现在降温条件下,微生物仍持续降解惰性碳,使得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减少。而长期增温提高了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使得土壤碳排放的增加速率逐渐变缓。在全球大部分土壤均存在氮限制的条件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将促进土壤碳排放。这从一系列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了解未来气候情景下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