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巧手生花 麦秸成画

时间:2022-08-09 11:45:43 | 来源:兵团日报

蒲昱蓉在伊犁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给学生授课(资料图片)。蒲昱蓉 提供

蒲昱蓉创作的麦秸画作品《鹤》(资料图片)。蒲昱蓉 提供

7月28日,蒲昱蓉在创作麦秸画作品《八骏图》。蒲昱蓉 提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梦

“我可以把一根根看似毫不起眼的麦秸秆变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7月28日,七师一二四团职工蒲昱蓉对记者说。

记者走进蒲昱蓉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做工精美、内容丰富的麦秸画工艺作品:新疆风情的美景、雍容华贵的牡丹、毡房炊烟、荷塘鸟趣……

在常人看来,用麦秸创作出花鸟鱼虫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经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画传承人蒲昱蓉的手,麦秸就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麦秸画作品。她点“草”成画,让寻常之物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新疆,蒲昱蓉是麦秸画的唯一传承人,她手中的麦秸秆不仅丰富了兵团军垦文化,而且为中华民族这一艺术瑰宝在新疆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与麦秸画结缘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有趣的事吸引着我们。尽管它会让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心灵有了寄托,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蒲昱蓉难掩对麦秸画的喜爱之情,是麦秸画成就了她不一样的人生。

“我从小就看妈妈绣一些花儿、枕头,用铜丝作画、用麦秆贴画。她创作的麦秸画作品,我都非常喜欢。”蒲昱蓉说。蒲昱蓉从小就对色彩、图案等格外感兴趣,受母亲的影响,她五岁起就开始跟着妈妈学做一些手工刺绣、麦秆贴画等。

祖辈几代人传承下来的麦秸画制作技艺,蒲昱蓉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为麦秸画所需的材料——麦秆在兵团一些农场并不难找,田野里、职工群众的小院中很容易看见,蒲昱蓉就经常用麦秆创作一些小作品。蒲昱蓉说:“我经常把创作的麦秸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我就是喜欢麦秸画,觉得很有趣。”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蒲昱蓉在乌鲁木齐市一家商场看到了一幅麦秸画被装裱后挂在了墙上,这让她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原来麦秸画被装裱、包装后,居然可以变成这么美的工艺品。

回到家后,蒲昱蓉决定对她的麦秸画作品进行精心加工创作,使它们变得更美、更精致,让更多的人领略麦秸画的魅力。于是,她开始潜心研究、突破自我。

别看麦秸画作品不大,原料也不花钱,制作工序却非常复杂。“一幅麦秸画是由上百甚至上千根麦秸秆组成,要经过熏、蒸、烫、漂、染等2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而成,图案构思、麦秆剖剪等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蒲昱蓉说。

在蒲昱蓉看来,麦秸画是非常接地气的民间艺术,是团场生活的真实写照。50多年来,蒲昱蓉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凭借一双巧手,共创作了100多幅麦秸画作品。蒲昱蓉特别喜欢新疆的风土人情,所以很多作品都具有新疆特色。她家中的麦秸画不仅构图美观、色泽鲜亮,而且对立体感和层次感格外讲究,每个细节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麦秆经过她的一双巧手,化腐朽为神奇,成了婀娜多姿的少数民族少女、栩栩如生的狮子、垂涎欲滴的葡萄……让人不禁惊叹这样一种极为普通的材料竟能变成如此多样的作品。蒲昱蓉的作品曾多次参展并获奖,其中2010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承人展示活动中,她制作的《新疆姑娘》《鹤》《雄狮》《锦上添花》等麦秸画作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好评,并荣获“传承人纪念奖”。

古老艺术重焕光彩

麦秸画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又名麦秆画、麦草画,是以优质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创作的传统民间制作技艺,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蒲昱蓉说:“得益于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相比疆外的麦秆,新疆麦秆的亮度、光泽度是极好的。麦秆这种材料比较环保,能长期保持不老化、不褪色,书画能展现的内容都可以用麦秸画的形式展现。”在潜心研究下,蒲昱蓉发现麦秸画虽然具有特殊的表现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打破传统麦秸画在题材方面的局限,她广泛使用现代绘画的艺术手法,通过精心设计、改革工艺等方式,不断拓宽麦秸画的艺术表现领域。与此同时,蒲昱蓉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持脉感、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合使用了国画、板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物体的立体感,最终制作成一件件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

古老并不意味着陈旧,创新才能带来活力,而非遗文化产品只有“更美”,才能走得更远。作为麦秸画传承人,蒲昱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作中探索,不断为新作品赋予时代内涵。

蒲昱蓉在麦秸画制作原有工艺的基础上添加拉丝、剪碎等工艺,独创了“麦秸粒画”,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弥补了麦秸画无法表现的朦胧感的遗憾,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这一创新,让麦秸画这门始于隋唐时期的古老艺术,历经岁月的洗礼,焕发出别样生机。

“守艺人”的坚持与梦想

如同所有的“非遗”项目一样,麦秸画传承困境重重。由于制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制作材料季节性限制等原因,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这一技艺。传承麦秆画技艺是蒲昱蓉一直关心的问题。她表示,这项传承1000多年的技艺,在当下需要既不失本味,又需要推进发展,是麦秸画传承人肩负的使命。

2008年,蒲昱蓉制作的手工艺品受邀亮相伊犁师范学院(现伊犁师范大学)奎屯校区,展出的作品包括麦秸画、手绣和布贴等。当时,她的作品吸引了大量艺术系的师生驻足观看,大家对这位民间艺术家用麦秆作画惊叹不已、赞不绝口。展览结束后,蒲昱蓉给艺术系的200多名师生讲述了她创作麦秸画作品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通过参观这次展览,学生开拓了视野,领略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校领导决定聘蒲昱蓉任艺术系的讲师,这是伊犁师范大学第一次让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走进大学课堂。

于是,蒲昱蓉在麦秸画作品创作之余,走进课堂为学生们讲解麦秸画的相关知识。“看着学生们渴望、专注的眼神,特别想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蒲昱蓉说。

“我希望中国的古老传统手艺,能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继续传承下去,使这个‘非遗’项目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魅力。”蒲昱蓉说。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她还想将这个“非遗”项目推向更多人的视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