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泓霖
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充电桩建设不断提速,但运营市场“两难”问题依然突出——供给侧盈利难,需求侧充电难。
日前在常州举行的中国国际光储充/国际社区充电产业大会上,阳光电源(300274.SZ)南京研究所所长夏彦辉、特锐德(300001.SZ)旗下特来电副总裁张荣纪、能链智电((NASDAQ:NAAS)副总裁于翔等与会业内人士纷纷提出“破局之道”,如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大力发展第三方充电服务等,试图为日益庞大的充电桩产业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
据开源证券,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和1:1车桩比目标下,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约6300万个缺口,有望催生万亿级充电桩市场。
供给侧盈利难,光储充一体化成破解之道?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增130万台充电桩,同比增长3.8倍。但快速增长的充电桩数量并未能满足供需两侧的主要诉求——稳定盈利和便捷充电。
于供给侧,为什么充电桩运营商赚钱难?
有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此前对第一财经称,充电桩本质上是基础设施,社会效益大于经营收益,导致充电桩本身盈利就不容易。
一方面,充电桩运营商主要依靠充电服务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尤其是2020年之前,服务费的收取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政府划定上限,运营商自主决策;2020年后,服务费逐渐由市场竞争形成,北京、济南等地已率先取消限制,运营商可自主定价。但行业发展初期各大运营商为了争抢用户开展价格战,服务费上涨较为困难。
特来电副总裁张荣纪日前在中国国际光储充/国际社区充电产业大会上坦言,“如果(商业模式)单纯是服务费,这是非常累的。”
另一方面,单桩利用率的不足也束缚了充电桩盈利的脚步。
“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公共充桩目前可以算得过来账,但是社区充电桩还有发展空间。”张荣纪称,由于车辆在小区的平均停放时间约为10小时,从现在的慢充枪头角度来讲基本只能服务一辆车,充电利用率较低。
“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充电行业的利润呢?我能想到的是两个方向,一是大功率充电,提高翻台率;二是光储充,从总电费这块抠一部分出来归我们。”深圳ABB电动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陈仁德总监在会上称。
据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由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充电桩三部分组成。相较于普通的充电站,光储充一体化可以降低电网冲击性,削峰填谷,提高当地的新能源消纳,未来可以参与电力生产,或者形成一个微网主动支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夏彦辉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光储充一体化传递的目标一是增加光伏自用比例,降低用电成本;二是购电成本向充电用户实时传导,增加电站的盈利空间;三是收取汽车充电服务费、储能充放电电价收益,并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张荣纪也表示,(传统)充电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不考虑未来的有序充电、多能互补,我们的充电桩是走不下去的,因为无序充电电网受不了、高峰充电钱包受不了。”
为此,特来电也打造了自己的光储充一体化场景。比如光伏发电,有车的时候直接充入电动汽车,白天0.6元、0.9元的电费现在只用需0.2元;晚上梯次电池储能后将电放到白天使用,同时还可供工业园区使用,最后并网。总的原则是削峰填谷,用最优惠的电价。
用户侧充电难,第三方充电服务打开市场空间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为391.8万台,较2021年底增长49.71%,车桩比也由3.0降至2.55。
但用户侧充电难的问题并未显著缓解。
从社区充电角度来看,目前多数社区车位高度紧缺,没有足够的充电车位;同时,物业管理和业主权益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充电桩的安装速度;最重要的是配电容量和安全问题,一些老旧小区存在电容量不足的问题,导致配电设备不能满足居住建设充电桩带来的用电负荷增长,难以大面积安装充电桩。
公共充电方面,一是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充电桩并不能满足车主的日常充电需求;二是公共充电车位存在无人看管现象,有部分燃油车占据充电车位的情况;三是不同充电运营商之间缺少信息共享,用户无法全方位掌握充电桩使用信息。
为提升车主充电体验,越来越多充电桩企业选择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完善自身补能网络。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充电服务市场空间要远远大于万亿级的充电桩市场。该公司的充电服务包含从场站建设的规划选址,到设备销售、建设充电站EPC、平台运营和售后运维整个流程。截至2022年6月30日,能链智电服务覆盖中国358个主要城市,已连接4.4万个充电站、40万把充电枪。
A股上市公司中,朗新科技(300682.SZ)打造的第三方聚合充电服务平台“新电途”市占率已达10%。该平台通过互联互通技术聚合车、桩网络,并通过支付宝、高德地图等APP形成聚合充电服务入口,截至2022年上半年,注册用户约380万,单季度环比增长26.7% ;聚合充电量近8.3亿度,同比增长近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