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清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被公认为是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成本最低、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具有可持续性、可再生性、多种效益等特点。研究表明,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存储了约1.15万亿吨碳,其年固碳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的77%;据当前估计,能抵消人为碳排放的7.7%~30.8%,且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0立方米,可多固定1.6吨二氧化碳。
林业能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在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构建新时代林业发展体系,还有很多探索性工作要做:着力从发展理念根本转变、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行业目标重新定向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首先,木材生产不再是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林业需要提升生态与文化内涵。
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我国需要建立新时代林业发展体系。林业发展将更加突出林业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其主要任务已转变为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元需求。
因此,林业发展思路也应当从“林木”“蓄积量”思维向“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思维转变。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集约节约、可持续利用林业资源,综合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从全行业体系出发,重视生态价值的实现与提升。明确了新时代林业的发展思路与历史任务之后,必然涉及到整个行业体系的重新构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行业体系构建需要与产业发展同步适应、动态跟进,这与生态学强调的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机制高度相似,即产业发展贡献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行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并随着产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新变化、新情况,进入“产业生态化”阶段。
林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新时代林业应以充分挖掘和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多重效益与功能为目标,重构林业行业体系。
2021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项目总负责人指出,森林在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约3.1万亿元的文化价值。对我国而言,生态产品特别是蕴含生态文化的生态产品,是目前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
再次,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与思考“林”的价值属性与学科特征。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以固碳效益为引领的林业生态价值必将得到强化与凸显,这一转向必将对林业行业体系提出全新的要求。
如林木种质资源选育工作,过去其发展重点是选用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树种开展造林绿化;而在生态和碳汇价值需求下,主要考量的应是如何选择树种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固碳、游憩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公益性价值。
如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其研究的主体内容需要向森林碳汇价值核算及与其关联的碳税、碳交易、生态产品市场化等新的林业经济活动领域转向,需要设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转化机制,研究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不断探索“双碳”背景下林业经济与社会全域经济动态协调联动的有效机制等。
最后,从“双碳”战略出发,找到行业新的增长点。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原有体系的优化与提升,还有很大一部分增长点在新方向的凝练上。
新时代林业需要围绕其在“双碳”目标中的产业链,构建相应的创新链,形成相应的知识链。林业行业所有活动都应该重新审视管理目标,评估其中生态产品保值、增值的切入点。
例如,造林、营林工作要将生态系统整体碳库储量和稳定性考虑在内;竹木制品加工也要改进工艺碳耗,监测产品的碳周转周期;从减排增汇的角度研发新型生物质材料及利用途径;探索将“碳”管理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各个评价、监督环节等。
以“碳”为基,重新梳理行业“食物链”,构筑行业新方向,以整体性动员和组织化行为,引导各层次林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主动转向、自觉对接,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汇聚最广泛力量。
现代行业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依产业体系分科而立,然而,现实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并不是以某一个行业体系逻辑而呈现的,往往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双碳”目标就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整体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体系,不可能通过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单打独斗”而实现。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减排”也不是实现完全的零碳排放,而是如何尽快地实现林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并与重点排放行业高效对接,形成行业间、产业间点对点的“碳中和”合作新格局。建立新时代林业发展体系,是新形势下林业行业的新挑战,更是新机遇。
(作者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