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打击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进一步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报道
“当前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加快融合,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广泛的发展空间。”9月3日,在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简称“泰达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
一直以来,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手段。
今年1-7月,我国汽车生产完成1457.1万辆,同比增长11.8%,贡献了全球约32%的市场份额,不仅有力促进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2.1%,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建设充电基础设施136.2万个,同比增长3倍。充换电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在出口方面,1-7月整车出口150.9万辆,同比增长50.6%,其中新能源汽车25.7万辆,同比增长1倍。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强化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将着重优化政策供给、保障产业链、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四方面做好工作,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打击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进一步稳定。
具体而言:
一是优化政策供给,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编制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快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工作,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汽车产销全年稳定增长。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创新中心的积极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聚焦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电池车用、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资本技术对接和产业化应用。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推动加快国内资源开发,打击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进一步稳定。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