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发的控藻船正在太湖湖面开展除藻工作。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 通讯员戴世勇)每年七八月份是无锡太湖蓝藻易发季节。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由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丛海兵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蓝藻微能耗加压控藻船近日在无锡太湖下水,试运行取得成功,其对湖面蓝藻控藻率可达80%以上。
在高气温和高光照下,蓝藻会迅速生长。今年7月以来,太湖流域因降雨偏少,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致使太湖及下游地区供水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湖体流动性减弱,水环境容量不断减小,蓝藻水华暴发,湖泛风险增加。
“蓝藻初期很难发现,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常于夏季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分泌出的毒素严重破坏水质,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丛海兵说。
据了解,目前,太湖蓝藻处置主要采取人工打捞和及时引江济太等举措,从而有效增加太湖水资源量,加快湖区水体流动。但这些传统方式运行成本高、难度大。丛海兵团队研发的智能蓝藻微能耗加压控藻船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丛海兵介绍,蓝藻为了悬浮于水面得到光照而生长繁殖,体内进化出微气囊,为其提供浮力。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研究发现,通过外部水压能够压塌气囊,为蓝藻脱去“救生圈”,使蓝藻不能再悬浮于水面生长,而是沉入水底,在无光或弱光条件下衰亡,相当于给蓝藻施行了“绝育手术”。
该研究团队设计的微能耗加压控藻船,采用物理水压从细胞内部破解蓝藻生长繁殖的机制。科研人员利用水的不可压缩原理,向处于密闭水容器中的蓝藻水注入压力介质,快速加压蓝藻,能耗极低,并且巧妙采用序批式自控运行,连续吸入蓝藻水加压后排放,实现大流量吞吐加压蓝藻水。
“微能耗加压控藻船可以在无人机的引导下搜寻蓝藻生长带,及时控藻,降低表层水中蓝藻浓度,降低其繁殖基数,将蓝藻控制在萌芽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丛海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