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开始讲起。
事情由来是这样的。9月16日,一封内部邮件显示,自2022年9月16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之间交付的所有全新、展车以及非全新Model 3及Model Y的车主,若选择购买我司店内保险,且投保险种包含了交强险、车损险,将予以保险补贴8,000元。消息一出,9月16日前提车的部分特斯拉车主,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有的车主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评论,有些极端的车主则选择去特斯拉线下门店,拉横幅维权。



综合来看,特斯拉这次只是对保险费用进行补贴,并以尾款减免的方式执行,甚至把提车时间限定在9月30日之前。很明显,这是要提高订单的转化率,而非拉动新的订单增长。实际上,订单制生产也是直营模式的最大特点之一。当订单需求旺盛的时候,车企只管开足马力造车,将产量最大化地转变为销量。而当需求出现下滑和异常的迹象时,车企可以及时对产品规划、市场策略进行调整。但直营模式下,车企快速的反应,往往可能出现“背刺”用户的情况。比如,前段时间宣布“停产、降价”消息的理想ONE,正是8月交付量出现大幅下滑之后,在9月快速作出的一次市场调整——用所谓的换代车型理想L8,快速的替代原来的理想ONE车型。学特斯拉玩直营,真的有必要吗?任何事物必然是有其两面性的,直营模式也不例外。除了前面说的统一定价、快速调整的优势之外。直营模式能够带来更加统一的服务体验。正如埃隆·马斯克曾说:“特斯拉做网络直营是要确保所有的客户从开始到最后都有全链条的最佳体验。”而特斯拉官方也曾声明:“采用直销模式是为了最有效地保证客户可以享受到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确实,传统车企都是以售卖燃油车为主,早期的销售人员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熟悉程度不够。同时,经销商合作伙伴的服务素质层次不齐,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在购车、提车、售后环节的体验。尤其是对于新品牌而言,通过优秀的服务来赢得用户的口碑至关重要。理想汽车位于上海虹桥天地的门店 / 虎嗅拍摄于9月17日周六或许正是特斯拉的这番定义,让最近几年成立的新品牌纷纷走上了直营模式的道路。比如北汽的极狐、吉利的极氪、东风的岚图、长安的阿维塔、上汽的智己,无一不是努力摆脱原有的经销商体系,从零开始搭建直营直销渠道。甚至,开始学着特斯拉在商场、购物中心砸重金租店门。但具体实施下去之后,问题就来了——直营门店的扩张速度远不及经销商模式。一个直观的数据对比是,极狐2022年上半年的门店数量为154家,预计今年达到186家。岚图的计划是在今年落成105家岚图空间店,覆盖全国48个城市。而阿维塔11的门店数量目前只有11家。而如果我们把华为当做是一个经销商来看的话,那问界AITO品牌也就更像是一个经销商体系下的直销模式。截至今年8月,AITO问界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数量已经达到700余家。预计到2022年底,体验中心及用户中心门店数拓展至1200家以上。这也难怪,今年才开始交付的问界品牌,在8月就实现了交付量破万的成绩,达到了10,045辆。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不走直营模式就卖不好电动车吗?就拿“神车”宏光MINI EV来说,它的销售模式与特斯拉完全相反,五菱完全依靠分销模式。而经销商网络,是五菱汽车营销的核心。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级市,甚至是每一个县城,都能见到五菱汽车的经销商与维修中心。此外,多款车型称霸销量榜的比亚迪,在全国共有1599家经销商,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一汽-大众(1054家),上汽大众(1008家)。实际上,很多传统车企开始尝试在经销商模式上加以创新。比如沃尔沃在布局的城市中心店,就采用了直售模式,定位在城市核心商圈黄金地点,同样也可以做到线上下单、统一价格;厂家定价,解决经销商价格垄断。将其作为经销商模式之上的渠道补充,进而演化为销量的补充。写在最后直营模式下,用户是脆弱的,企业也是脆弱的。除了特斯拉之外,目前采取直营模式的车企,产量和销量规模都不大,还能够玩得起这种“一条龙的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一家车企始终要从制造上游覆盖到销售终端,相信对于资本需求量是一个无底洞。可是问题就在于,一旦终端销售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断了。甚至不排除一种极端的可能性,决策层对销量端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后,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一家企业的大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