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涉核酸企业翌圣生物IPO进程“被叫停”科创属性、可持续经营能力受质疑,监管从严下核酸公司上市热降温,希望以下涉核酸企业翌圣生物IPO进程“被叫停”科创属性、可持续经营能力受质疑,监管从严下核酸公司上市热降温的内容对您有用。
截至目前,2022年共有5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IPO过会,分别是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其中康为世纪于10月登陆科创板上市。9月6日,致善生物IPO首发申请获通过,即将登陆创业板,但涉核酸企业上市已不是坦途。
11月21日深夜,上交所和深交所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答记者问,表示:正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两日后,也就是11月23日,上交所公告称,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翌圣生物”)原定于11月25日上会,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原定对其上市申请的审议。
对新冠相关产品依赖度逐年升高,产品单价逐年降低
根据翌圣生物官网信息显示,其是一家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蛋白和细胞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覆盖qPCR系列、NGS系列、逆转录系列、核酸提取与纯化系列等多个品类,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2020年,翌圣生物研制出可用于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的核心原料并推向市场,从其营收数据不难看出,其对新冠相关产品依赖度逐年升高。
招股书(上会稿)中显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25万元、1.86亿元、3.22亿元和2.0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51.84万元、5014.27万元、9260.95万元和2547.62万元。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翌圣生物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万元、8174.13万元和7689.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和38.28%。
“新冠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及其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存在下滑的风险。” 翌圣生物指出。
翌圣生物在招股书中指出,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导致其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2020 年以来,公司及同行业企业部分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呈下降趋势。
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 2022 年 1-6 月,公司非新冠相关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 0.65 元/rxn、0.49 元/rxn、0.42 元/rxn,新冠相关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0.58 元/rxn、0.46 元/rxn 和 0.14 元/rxn。
2022 年下半年,公司与新冠相关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新冠相关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仅为 0.10 元/rxn。
“若未来生物试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将对公司的市场份额、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翌圣生物指出。
事实上,由于翌圣生物的业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监管机构颇为关注其业绩可持续性的问题。IPO进程中,监管部门曾两度对新冠疫情对其业绩影响质疑。
有业内人士指出,翌圣生物最新估值对应2021年业绩接近70倍PE,并有透支2022年业绩嫌疑,随着新冠炒作进入尾声,翌圣生物即使成功上市或也无法摆脱上市即巅峰的尴尬。
上、深交所: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坚持从严审核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新冠检测”相关上市企业共有109家。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109家上市企业共计营收为3631.8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85%;净利润共857.82亿元,同比增加41.32%。其中九安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60.5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1918.64%。
不少企业在等待IPO。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2年共有5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IPO过会,分别是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其中康为世纪于10月登陆科创板上市。9月6日,致善生物IPO首发申请获通过,即将登陆创业板。
但未来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之途似乎不得不放慢脚步。
11月21日深夜,上交所和深交所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答记者问,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据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企业发行上市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科创属性、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风险揭示。
此外,近期还有其它涉核酸检测企业IPO进展缓慢。例如菲鹏生物创业板IPO早在今年3月3日已过会,并在3月14日提交注册申请,但目前仍未获批。
有分析人士称,注册程序落后的企业,可能因业绩增长预设、收入确认等方面问询审核,后续能否顺利上市还有待观察。
而业内也普遍对涉核酸企业未来的业绩可持续性持谨慎态度。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面临产品价格与毛利率双双下滑的困境。
前不久,正在冲刺创业板IPO的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达科为”)因为“95后实际控制人”、“00后大股东”引发舆论关注。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达科为抓住机会,利用之前在培养基领域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用于核酸检测样本收集及储存的病毒保存试剂产品——核酸采样管、核酸保存液,并快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2020年,公司凭借自研核酸采样管实现业绩爆发,2020年、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增长488%和 27 %。但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达科为核酸保存液单价高达256.70元/升,核酸采样管的单价则为4.13元/支,产品毛利率高达63.93%。但进入2021年之后,其核酸保存液单价下滑至183.67元/升,核酸采样管单价下滑至3.01元/支,同期毛利率下滑至43.34%;2022年1-6月,公司核酸采样管单价再次同比下滑35.15%至1.95元/支,核酸类产品毛利率只有16.30%。
而在已上市的企业中,不少核酸检测龙头企业已出现业绩下滑。圣湘生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9.08%,其中 Q3 净利润同比下降 25.59%,是近 5 个季度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季度;热景生物前三季度出现营收、净利同比双降,降幅均超 20%;硕世生物Q3 营收为 10.28 亿元,同比下降了 1.32%,环比下降达 41.08%。
11月21日,人民财评发表评论文章《禁止核酸检测公司上市》,直指三年疫情一片萧瑟中,竟然有一个行业逆风起飞,业绩一路长虹,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扎堆谋求IPO上市。核酸检测公司上市热潮被迎面浇上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