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中国新作物助力抗击全球饥馑,希望以下中国新作物助力抗击全球饥馑的内容对您有用。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 据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2月10日报道,中国研究人员培育出的新作物有助遏制全球饥馑。
据报道,中国科学家设法培育出一种杂交玉米。他们将玉米古老祖先的基因“嫁接”到现代玉米上——新作物更有益处,抗病能力更强,对肥料的需求也更少。此外,中国还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杂交水稻和杂交土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每年进口约1亿吨。这无疑是一项庞大开销。为节约这项开销,科学家长期以来可谓殚精竭虑。如今,他们终于取得了成功。
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在玉米的野生祖先——大刍草中发现了一个关键基因,并将其“嫁接”到中国最常见的玉米品种上。之后,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看起来似乎不多,但据官方的《中国科学报》报道,玉米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意味着中国每年可减少800万吨大豆进口量。
中国科学家这项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成果,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大刍草种子蛋白质含量是现代品种的3倍。但在驯化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从大刍草的20%-30%下降到现代杂交玉米的5%-10%。
随着玉米成为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育种者优先考虑淀粉含量和产量,而忽略了蛋白质含量和口感。
由于玉米蛋白质含量低,畜牧业被迫往饲料中添加额外的大豆蛋白。而这反过来增加了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
科学家一直在为完全破译大刍草的基因组绞尽脑汁。为此,将现代玉米与其野生祖先杂交,确定了影响有益特性的特定染色体区域。
最终,他们找到了需要的基因。不过,科学家不打算止步于既有成绩。他们将继续进行基因实验,以期把玉米蛋白质含量提高一倍。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找到了许多农业植物的基因密码并加以改良。
据报道,中国进行杂交水稻实验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培育出数十个新品种。
中国现有商业水稻品种是借助细胞质遗传的雄性不育获得的杂交种。它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现代育种遗传工具。这些杂交水稻更能抵御病虫害。现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700万公顷。此外,中国科学家创造的品系也销往越南、斯里兰卡等友好国家。
不久前,周文彬领导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家团队分离出一个可让水稻更高产的基因。2018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关注这个基因,但直到现在才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经过基因修改的新水稻可提前抽穗,并且对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物质氮素的吸收转运能力增强。
中国科学家还首次解析了马铃薯的泛基因组,构建出高质量二倍体马铃薯泛基因组图谱。
研究人员表示,这能让二倍体资源中的优异性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加快杂交马铃薯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