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和府捞面李学林坚持在大周期里探索全球化品牌,希望以下和府捞面李学林坚持在大周期里探索全球化品牌的内容对您有用。
来源:华映资本
春节加持,消费回归,餐饮复苏。2023年的餐饮开局,看似一朝春风吹散乌云,风光大好。
作为新中式餐饮的头部品牌,和府捞面早已做好准备,要切换高速挡,奋起拼搏。华映资本是和府捞面D轮融资的投资方,坚定看好和府的未来发展,愿陪伴其一起穿越市场变化的周期,向更好的未来迈进。
“从全国来看,不仅总营收同比2022年春节实现增长,单日营收峰值也接连走高。”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且不说超一线和旅游热门城市,就连以往表现一般的城市门店也都业绩亮眼,“我们天津中北永旺店营收同比2022年达到217.7%,直接翻了一番。”
春节后,皇室主厨刘一帆Steven加入和府捞面,担任和府出品厨艺总监,其曾于白金汉宫、苏格兰皇宫接待重要宾客,也曾就职于百年传奇酒店The Savoy、The Dorchester。
复苏的大幕已拉开,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唯有拨开眼前热闹红火的烟火气,才能一探和府捞面加速前进的动能所在。
多元化发展,寻找确定“答案”
“近年来,有的收缩战线,有的积极图变增加业务线,每一个能够活到现在的餐饮都真的很不容易。”不少业内人士也感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考验了企业的家底”。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数据显示,和府捞面目前门店数量已超400家,其门店遍布全国60多座城市,品牌会员增至1000多万。有分析人士指出,“两组数据结合看,和府门店新增量远高于减少量,业务不仅不收缩,反而进行了‘优胜劣汰’的结构性优化。”
面对市场压力,和府甚至还在近年来连续获得两轮巨额投资,融资总额近13亿元,仅2021年近8亿的E轮融资就创下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记录。
不仅如此,和府还在持续拓宽护城河叠加竞争筹码,通过“和府到家”延伸到了零售消费场景,同时加速布局外卖业务,优化线上服务。
“一直以来,我们没有躺平,更没有放弃。”和府创始人李学林在今年除夕的新年致信中提到。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府捞面已迅速反应,上海中冶祥腾城市餐厅等新店陆续开业,线下客流也迎来全面提升。
据相关人士透露:“今年春节期间,和府捞面线下门店客流不仅全面恢复,而且机场高铁店的增长更明显,个别机场店的客流甚至能达到去年的两三倍,爆发力和未来潜力不可小觑。”
以零售的思维重塑餐饮行业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行业的困境固然存在,但不能把所有原因归咎于此。在大家纷纷谋求自救的背后,不仅是对行业问题的反思与求变,也是对企业变革发展模式的“一次大考”。
2022年,新消费的顶流企业或开放了加盟,小而轻地谋求扩张,或开始快速下沉到小镇县城。一些互联网大咖则嗅到预制菜的“红利”,开始扎堆入场。
与其他品牌不同,和府之所以能快速规模化发展,是因为其开创了餐饮界新的解决方案——以零售思维重塑行业。
做好一碗面或许容易,但把成千上万碗面做得一样好,却不容易。当时的餐饮新人李学林就没想过按部就班,照着传统餐馆的模式走,而是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在2013年第一家门店开业前,和府餐饮就耗时三年系统化构建产品、供应链和品牌体系,打磨门店运营管理模型,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和府捞面市场调研和研发费用就达3000万元。而“舍得下本”换来的是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以及对高品质的认知。
除了跑遍国内外各大城市,四处取经,打磨产品,和府在标准化建设上也加大了投入。和府捞面不仅在如皋总部设有高度科技化的中央厨房,还在和府采研中心及新建立的和府产业园中配置了设备齐全的研发室。
2013年,和府捞面的第一家中央工厂投入了使用。为一家门店单独设立一个中央厨房,在餐饮行业可以说是并无前例,但这也正是和府捞面能领先行业的关键所在。
现在来看,和府是在用零售的思维做餐饮。相比于传统餐厅注重厨师资源的模式,和府以供应链和产品为中心,同时在店铺运营方面下功夫,通过试点门店构建店铺模型,在人效、坪效等各个指标上反复调校优化,形成一套成熟的门店运营管理模型,进而高效复制,快速铺开网点,实现规模化发展。在很多餐饮门店为繁琐的日常运营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和府捞面可以做到三人一店,高效运营,给出了门店人效的更优解。
这些零售及互联网行业的思维,被李学林成功运用到餐饮行业。“中央工厂先行”确保了高品质的产能,效果显著,门店模型成熟、可复制性强,这些都令和府捞面快速拔尖儿,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此外,为了避免规模化发展导致的品质降低,和府对其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形成了70个专项食品安全检查流程、24套食品安全管理体制、200多项食品检查检验标准,并通过了HACCP、ISO9001、ISO22000体系认证并获得食品出口备案资格。
餐饮连锁化程度越高,其中供应链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有投资人表示,“2018年时,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仅8%,2021年已经达到了15%,2022年大概在18%左右。”未来,中国餐饮的连锁化率还将持续升高。
和府零售思维的打法为餐饮连锁行业食品品质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助推了行业的升级发展。
抗压的韧性
起初,和府过早地布局供应链,打造中央厨房,曾让很多同行不解,甚至看衰。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尤其是过去三年疫情对餐饮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府捞面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并且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李学林曾说,和府是个有长远规划、目标非常宏大的公司,“我们不是在一个阶段谋发展,而是在大周期里做全球化的品牌。”
“想做得更强更大,我们要有足够的认知和足够的适应能力,整个公司要把心态调平,既要有与困难长期共存的准备,不盲目地寄希望于未来,也不轻易躺平、退缩,持续深入对品牌势能、数智化功能、营销能力进行打造,才能逐步提升组织韧性,实现向一个开放型、生态型公司的转型升级。”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才让和府在疫情期间,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过去三年,不同餐饮企业展露出了不一样的抗压能力,有的甚至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有的则借此机会修炼内功,静待花开。
在总结2022年时,李学林提到“内化”是和府这一年的关键词。就餐饮连锁企业而言,规模化发展更需要有“内化”的底色,去经历风雨而厚积薄发。
回顾近期的发展,和府餐饮就在进一步修炼内功,其中最抢眼的当数2022年新建落成近10万平米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加上此前已有的1.5万平米的中央厨房,其供应链体系可支撑未来数千家门店的基本运营及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需求。
有同行评价说,“在大多的餐饮企业都还是以活下去为第一目标,其他任何的布局都难以顾及到了,和府餐饮能够在这种形势下进行这么大手笔的投入,真的……很难想象。”
背靠强大供应链的支持,和府有了对产品力的强把控。在食材上,精心挑选五常大米,非转基因油,无农药残留的蔬菜等高品质原料。在工艺上,和府实现了对复杂的中餐烹饪过程的标准化,保证稳定的口感与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汤的熬制上,可以精准控制时间与火候,再通过液氮冷却技术进行急冻,锁住风味与营养。
例如,和府捞面招牌的番茄草本汤就选用了新疆、山东、云南三地番茄,采用慢烤、超微研磨等不同的工艺,才最终达到释放多重风味的口感。
和府餐饮专业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支撑自身品牌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和府旗下的新品牌阿兰家兰州牛肉面,就借助供应链优势,高效复制落地,加速了和府多品牌的全域布局。
在自身承压、修炼内功的同时,和府捞面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21年7月,和府向河南慈善总会捐赠300万元,用于河南暴雨的防汛救灾、灾后重建。2022年疫情期间,和府作为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先后多次向上海十余家医院捐赠物资,助力抗疫。
优秀的企业都要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和定力,就像现在的餐饮行业,随着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行业竞争也“内卷”加剧,和府捞面作为中式餐饮的头部品牌,并不随波逐流,而是朝着早已锚定的航向一路前行。
迎接太阳的照射
不得不说,经得起资本追捧,熬得过环境遇冷,和府餐饮在产品与供应链上的硬实力,才是其从低速挡切换高速挡的底气所在。虽然对于要“让世界的每一条街道都有中国味道”的和府来说,未来道阻且长,但是经过疫情大考的和府已经具备了长期发展的潜质。
“2023年,我们已经做好全面迎接太阳照射的准备。”李学林在新年致信中这样提到。
新春伊始,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
今年春节客流和营收都开始回血,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餐饮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相信春天将至。
展望2023年,李学林表示,和府将启动三大事业群布局。以当前布局为基础,和府将在“零售餐饮事业集群”、“新零售事业集群”、“供应链零售集群”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建设。
在此基础上,和府捞面将深度研究、尝试海外布局,为实现“让世界的每一条街道都有中国味道”的美好愿景积极探索,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和府捞面的新十年,伴随着餐饮行业的重启,如李学林所说,拿下更多市场红利的机会来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和府捞面,此刻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