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两会热评⑧丨三组数据,一座城市的幸福注脚,希望以下两会热评⑧丨三组数据,一座城市的幸福注脚的内容对您有用。
当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在这片土地被奋力谱写,“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深情担当正凸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攀升
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人、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无疑为过去五年的成都做出了最有分量的总结。
这是沉甸甸的成绩单,也是治理者的民生情怀,更是一座城市的理想与抱负。
无需多言,五年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就足以令人瞩目。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下行、极端高温干旱、电力电量双缺等等多重压力之下,成都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强劲韧性与活力,让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增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让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10家,本土新成长世界500强企业3家。
种种突破是城市发展的水到渠成,指向成都高质量发展的稳打稳扎,背后是成都一以贯之拼经济、抓发展的决心和恒心,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各类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中的强力措施和有力行动。
从“公园城市”到“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有了新的城市名片。这既是“拨霾”后人们对雪山的遥望,也是“增绿”后人们对城市的展望。市民的一呼一吸,一见一闻,都对应着一个个数据。五年来,成都实施增绿项目1.1万个,建成各级绿道6158公里,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44.5%,PM2.5年均浓度下降30.7%。尤其是2022年,实施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24个,新建充电桩4.8万个,新增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金角银边”205个,建成“口袋公园”60个,新增城市绿地1845公顷。
随处可见的公园、绿道,改变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指向成都高品质生活的步步进阶,衍生了诸如龙泉山看日出、成都博物馆看展、环城生态绿道骑行、公园露营、围炉煮茶等新的生活习惯,培养了市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能力。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不断推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日益满足。
2100万人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是个重大考题。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蓉易办、蓉易享等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0%以上“可全程网办”;线上服务平台“天府市民云”汇聚便民服务840项、服务市民6.6亿人次;12345热线平台受理社会诉求超2800万件,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0%以上;划分微网格12.4万个,组建14.6万名微网格员队伍,实施社区微更新项目1255个。
各种考验,各种困难,成都都扛了下来,还交出了漂亮的答卷。这是成都高效能治理的循序渐进,背后是成都始终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以“微网实格”为载体,提升城市善治、智治、细治效能。
数据是提质“幸福城”的有力注脚,是成都发展成色、生活秀色、治理出色的闪亮高光。当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在这片土地被奋力谱写,城市“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深情担当正凸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攀升。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