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红星独家丨他,一手创建了俄罗斯最大“战俘和牺牲军人信息库”,希望以下红星独家丨他,一手创建了俄罗斯最大“战俘和牺牲军人信息库”的内容对您有用。
“弗金·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1987年1月26日,被俘虏”“布拉科夫·安德烈·彼得罗维奇少校,某团情报局副参谋长,牺牲”……
当看到被俘虏和牺牲俄军士兵的信息不断被弹窗时,安德烈决定做些什么。
“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频道,我和朋友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它们集中整合,成立一个专门发布被俘虏和牺牲军人信息的‘基地’,方便人们寻找自己亲人的下落。”安德烈对红星新闻说道。
↑“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发布的士兵图片 截图2022年3月11日,“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频道正式创建,迄今已有多达112797名订阅者。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正焦急等待父亲、丈夫、兄弟、儿子从战场平安归来的俄罗斯人。
“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
“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的介绍栏里写道,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战俘和牺牲军人信息库”。随着战事持续,加入频道的人越来越多,安德烈发布的每条消息,平均阅读量也从最初的6000增至3万。
↑2022年3月11日,“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正式创建并发布第一条被俘士兵信息 截图每天,成千上万与前线家人失联的俄罗斯人,在这里苦苦寻找他们的下落。每当安德烈更新牺牲和被俘人员的信息,他们都会怀着沉重的心情点开,一遍又一遍翻看。对于蹲守在此的人,最怕看到的除了“牺牲”二字,还有“身份不明”。
“每次点开前,我不知道会不会看到熟悉的名字或身影。如果没有,那就当他还活着,还有希望。”有人这么说道。
2月13日至19日,“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共发布了599名牺牲者和45名战俘的信息。而在过去的350天里,这样的信息从未中断过。安德烈每天都会和朋友轮流利用空闲时间收集、整理,然后发布信息。因为来源过于繁复,仅仅是确认牺牲者信息的真实性,就要耗费很多精力。
“我们也遇到过不靠谱的情况,有士兵恶作剧给我们发来战友的信息,说他已经牺牲了。几个小时后,这位还活着的士兵写信给我们,‘用一种粗鲁的方式’说他还活着。于是,我们果断告诉他是谁发来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他告诉红星新闻。
↑资料图被俘虏士兵的信息,则是他们掌握的独家消息。在频道创建后,一些长期联系的线人开始主动向他们提供战俘信息,“以便亲属知道这些还活着,然后等待双方交换。”
每次发布战俘信息后,总有人联系安德烈,想用钱赎回家人,“无论多少钱,他们都愿意给”。遗憾的是,没人能提供帮助。但总有骗子企图利用这些信息,以频道的名义联系家属索要“赎金”。为此,他必须时不时在频道上发布警示信息。
但无论如何,对于被俘士兵的家属而言,这里让他们有了“归属感”。随着战俘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团结起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频道。
“为了不让弟弟上战场,我打断了他的腿”
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安德烈拒绝通过聊天的方式进行交流,他在频道留下的邮箱,成为外界与他们联系的唯一渠道。每天,这个邮箱总会被大量的求助信塞满。
↑频道里发布的一则寻人启事 截图“每天都会收到70-100封邮件。我们会试着回复每个人,但有时来不及,就只能第二天再回复。”安德烈说道。这些邮件的内容基本相似,“他去打仗了,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请您帮忙找找”等等。令他欣慰的是,这里也并非总是坏消息。据他统计,在频道帮忙发布的寻人启事中,大约每10条会有3条“收到积极的反馈”。
还有不少人把邮箱当成了“树洞”,安德烈也十分乐意在频道里分享这些人生故事:
你好,我想分享一个在秋天被动员士兵的故事。他只有22岁,还没有太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收到征兵信息后,他的父亲想陪他一起上战场,但征兵办说,“你有三个孩子,你哪儿也不能去”。此后大约3个月里,这家伙一直在部队训练,射击、跑步……
新年前夕的12月末,他们被派往乌克兰,此后有近两周失联。最近,他们的部队遭到了轰炸,他的朋友死了,而他也因此严重脑震荡。等到他回来了,然后呢?一辈子都在医院里度过吗?
对安德烈而言,每一封陌生人的来信,都是宝贵的记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秋天一位来自达吉斯坦的女性来信。她说,自己有两个兄弟已经在战场牺牲了,其中一人的死讯便是从这个频道得知的。当时,安德烈发布了一张“身份不明”的牺牲士兵照片,此人正是她的哥哥。
↑应召入伍的俄罗斯人 资料图当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进行部分动员后,她的另一个兄弟也收到了征兵信息。她在信中问道:“他还有可能活着从那里回来吗?”安德烈回复道,“让他活着的最优解就是不要去”。两天后,她再次来信称,为了阻止弟弟上战场,她打断了他的腿。安德烈说,也许这位男士康复后还是去了,“但我们从此再也没有联系了”。
“看过这么多照片和视频,就再也不会有情绪了”
生死离别,永远是人世间最沉重的话题。当被问及如何应对因大量死亡、伤残信息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安德烈却十分平淡地表示:“当你看过这么多照片和视频后,就再也不会有情绪了。”
在不少人眼中,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没有钱赚,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仅如此,安德烈说,他们还经常受到威胁,“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还有一些亲属以为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被俘士兵,就会写下诸如“如果我儿子/兄弟掉了一根头发,我一定会找到你”之类的话。
↑一名士兵正与亲人告别资料图不过对他而言,这些并不重要,因为更多的时候,收到的是别人发来的“谢谢”。这让安德烈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些很有必要的事,也因此有了坚持的动力。
尽管“别再等我从乌克兰回来”已经成为最大的“战俘和牺牲军人信息库”,但安德烈并不满足。在他看来,虽然常常收到感恩的话语,感谢他们提供的帮助等,但现在仍只有11.2万人关注,“对于整个俄罗斯人口数量,这还远远不够。”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流血牺牲,我们每天平均会发布80到100条信息,包括战俘、牺牲士兵的信息,还有寻人启事。但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他对红星新闻说道。“如果所有人都能了解乌克兰战场的真实情况,知道每分钟有多少人真正死去、正在死去,他们才会意识到和平有多重要。”
正如他分享的一封来信内容:“这段噩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珍贵?”他深知,对于那些母亲、妻子和孩子,永远无法等到亲人从战场归来,究竟是多么可怕和痛苦的感受。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编辑 郭宇 责任编辑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