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能源: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把全社会想象成一个“大电池”,引导人们在用电低谷充电

时间:2023-03-03 16:46:18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把全社会想象成一个“大电池”,引导人们在用电低谷充电,希望以下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把全社会想象成一个“大电池”,引导人们在用电低谷充电的内容对您有用。

作为十四届全国政协新界别“环境资源界”的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连续多年都在围绕环境资源领域建言献策。

前年冬天和去年夏天,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电力紧张的状况。而当前又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张兴赢说,自己在做气候变化研究,对太阳能、风能的长期监测评估是其衍生领域。

在对新能源形势做了细致调研以后,今年全国两会,张兴赢带来一份关于加快能源转型,助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

现状:

新能源“看天吃饭”

对加快能源转型带来诸多挑战

张兴赢说,要想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能源转型。而我国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能源结构,煤炭占比非常高。为了完成提案,张兴赢多次前往国家电网、能源企业和能源局调研。

张兴赢提出,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近10年我国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

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较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占据主体地位。但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看天吃饭”的特点,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特别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强发、并发的态势,频发的极端事件对新能源供给、需求等环节都带来重大风险。

同时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也表现出比负荷侧更强的“不确定性”,保障电力可靠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正在成为引发我国结构性缺电的主要因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装机地区因为缺少灵活性资源配套,面临无风日、无光时严重缺电。另外,灵活性不足正在引发弃电限电卷土重来,2021年河北地区弃风率已经接近5%,达到近几年最高值,青海弃光率更超过10%。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传输、调度、运行等对天气气候条件的依赖度将越来越高,同时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不足也日益凸显,对加快能源转型带来诸多挑战。

建言:

把全社会想象成一个“大电池”

大力挖掘电力消费端的调节作用

“面对新能源波动性的状态,我们国家的传统电网消纳不了。新能源供电低谷的时候需要传统能源来补充,所以冗余量很低。尽管有这种状态,还是需要国家保持定力,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但也需要电力系统刀刃向内,下狠心改造新型电力系统。”

张兴赢解释,传统电力系统只能依靠煤电这种传统可控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以挪威为例,水电占比达到90%,采用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波动性特点有更大的消纳能力。

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破解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矛盾,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时空互补性,最大程度减小其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友好性;充分发挥大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运行统筹协调,实现电力余缺互济。

张兴赢说,目前能源问题还有一个症结在于储能技术没有跟上。如果有超大的电池能把新能源发的电储存起来,使用时再外输就会像使用传统能源一样有平稳输出的特点。目前,我国储能技术也在发展,但成本还没有低到业务化市场化的程度。

张兴赢说,目前,国家也建设了很多储能水电站,电量富裕的时候把水抽到山顶,电量不够再把水放下来发电。这样一个来回可以损耗20%的电能,发出80%的电能。这样虽然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但是调研中他发现,因为储能水电站数量少,这样调节的力度还是很小,所以需要呼吁国家在顶层设计中部署好储能技术研发。

从储能水电站技术,张兴赢联想到,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电动汽车,充电量很大,如果引导电动汽车在一个时间段充电,这就仿佛是一个大的储能电池。利用市场杠杆,在电量特别丰富的时候引导电动汽车都去充电,在用能高峰电力不足的时候不要充电,其实就起到了一个大型储能电池的作用。

“与电动汽车类似,手机充电也可以进行引导,鼓励人们在用电低谷充电。”张兴赢说,这两个例子就好比把社会当作一个大充电器,公众养成良好用能习惯,就相当于弥补了储能水电站的不足。许多老百姓都认为国家能源转型与自己关系不大,比如开电动车停到单位充电,晚上用电低谷却不充电。这需要市场杠杆来引导,比如让晚上的电价更便宜。采用Ai技术监测手机端用电习惯,符合用电低谷充电的用户可以给予一定的话费奖励。每一个个人的充电设备看来很渺小,但若实行精细化管理,整个社会整合起来将非常可观。

为此,张兴赢在提案中提出,要发挥需求响应补充作用,加快推进储能技术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等主要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控制能力,大力挖掘电力消费端的调节作用。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监测、控制等相关装备关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调控互动技术的研发,加强整合系统运行、市场交易和用户用电数据,引导各类用户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加快制定各类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积极探索商业化储能方式,加快降低储能成本。

张兴赢说,国家能源转型一方面要看眼前,一方面要看长远,要做到长短期目标结合。既要让国家能源安全保供,又要让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彭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