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潘碧灵委员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希望以下潘碧灵委员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的内容对您有用。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率显著提升,2022年已达98.1%,水环境理化指标达到或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十分突出,尤其是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表示,应不断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补齐水生态保护短板。
?
2022年8月,潘碧灵(着蓝色上衣者)赴湖南益阳市调研高温少雨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资料图,受访者供)
潘碧灵表示,当前水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力度仍不够,监测体系不能准确评估和预测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不够,缺少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水生态保护修复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关键设备、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支撑保障能力薄弱。
同时,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尚不完善,现阶段长江流域的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以及长江流域监测机构已探索开展水生态监测,初步形成了水生态监测能力,但全流域层面的水生态监测网络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的指标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各指标的指示作用。
对此,潘碧灵建议,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加快建立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并及时向地方反馈有关监测数据、重点问题和评价结果;在国家层面建立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科学论证,共同建设水生态监测网络,并推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
他进一步建议,稳步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推动水生态监测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流域水生态监管机制研究等工作;围绕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协作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推广示范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并及时公布典型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