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鬼手”赌赢香港富豪4个亿:河北小县的杂技,凭什么成为中国名片?

时间:2020-12-28 14:45:45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鬼手”赌赢香港富豪4个亿:河北小县的杂技,凭什么成为中国名片?

在中国,被冠以“杂技之乡”名号的地方,从南到北实在不少。像山东的菏泽、聊城,河南的周口、濮阳,江苏的盐城、湖北的天门……

不过,在众多的“杂技之乡”中,河北的吴桥却是名气最大的,甚至在国际上,“CHINA WUQIAO”已经成了中国杂技的代名词。

“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迄今已举办了17届,是全球杂技界公认和蒙特卡洛马戏节、巴黎世界杂技节齐名的三大杂技赛场之一。

为什么吴桥杂技能闯出这么大的名气?

过去撂地表演讨生活的杂耍,又是怎么被今天的吴桥人做了当地的金字招牌?

01、WUQIAO成了中国杂技代名词

据说,吴桥当地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说的就是杂技在吴桥的普及程度。

这么说也不算夸张,当地120多所学校和幼儿园,全部都有“杂技课”,更不用说那些专门的杂技学校、杂技表演团体和众多的民间艺人了。

杂技早已深入吴桥人的心中,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因为,杂技可以说是当地最能拿得出手的“名片”,也是吴桥人引以为豪的“特产”。

吴桥杂技,名声在外。

在国际杂技界,“CHINA WUQIAO”就是中国杂技的代名词。因为,在吴桥杂技节的会徽上,就印着这么一行字。

吴桥杂技节,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全球杂技界,都是代表最高水准的顶级艺术赛事。

创办于1987年,已经举办了17届的“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与鼎鼎大名的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巴黎“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节并称世界三大杂技节。

虽然创办时间最晚,但吴桥杂技节的最高奖——“金狮奖”早已是和“金小丑奖”“法国总统奖”齐名的,国际马戏界最向往、最瞩目的奖项之一。

2019年第17届吴桥国际杂技节颁奖

02、吴桥杂技有多牛?“鬼手”酒桌上赢下4亿元

除了吴桥杂技节,吴桥县的杂技艺人和杂技世家一直都是名人辈出。

把中国近代杂技推向全世界的“中国国术马戏团”创建人孙福有就是吴桥人。

从小自学杂技的孙福有,20岁闯荡俄国,在当地马戏团从打杂开始,融汇了两国杂技之长,开创了自己的杂技风格。

1917年回国,他创立了“孙家班”,10年后就带着自己创建的“中国国术马戏团”,云游各国演出,让中国杂技名扬世界。

他自创的许多杂技节目、动作和道具,至今仍然活跃在杂技舞台上。

被称为“鬼手”的王保合也是个传奇人物。

出身吴桥杂技艺人世家的王保合,从小跟家人跑江湖卖艺,1999年他受邀去香港演出,在表演完“三仙归洞”的节目后,所有人都被他神奇的手法折服。

当时的香港特首董建华抓着他的手翻来翻去看了半天,最后说了句“不是手啊,鬼啊”,从此“鬼手”的绰号就叫响了。

王保合在表演“三仙归洞”王保合在表演“三仙归洞”

王保合还凭着自己的这招“三仙归洞”,在酒桌上赢了4个亿。

2000年,王保合去给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演出,在宴席上他表演的“三仙归洞”让霍英东先生连喝了两大杯酒。

霍英东不服气,王保合就说,“那咱们就赌项目吧。我输了就跟你回香港,为你工作不要工资。你要是输了,就上我们家乡去投资,一个球一亿。”

结果,王保合为自己老家赢了霍英东先生3个亿和李嘉诚儿子1个亿的投资。

03、靠演杂技年入几个亿

吴桥杂技声名远播,也让吴桥杂技班子成了国内最活跃的演出群体。

吴桥县杂技团自1992年起就在美国、韩国、日本、朝鲜以及欧洲、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全县116家杂技演出公司和民间杂技团体、4000多名杂技演员的足迹遍布国内及国外58个国家和地区。

吴桥杂技大世界,成了吴桥杂技文化旅游的窗口吴桥杂技大世界,成了吴桥杂技文化旅游的窗口

除了出去演出,吴桥还在自家门口开了“吴桥杂技大世界”,这个以杂技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5万人,一年能收入约3亿元。

不光如此,吴桥还扮演起了杂技界“黄埔军校”的角色。

国内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的说法。

现在全国的杂技团和世界28个国家的杂技团中,都有吴桥籍的杂技艺人。开办了30多年的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也为全国各地杂技团体培养了2000多名杂技演员。

在吴桥杂技学校里学习的外国学员在吴桥杂技学校里学习的外国学员

如今在吴桥的28家杂技学校里,常年在校的学员超过1800人,还接收了来自韩国、坦桑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留学生”。

这些洋弟子毕业后,或者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或者回国办起了杂技学校,成了吴桥杂技走向世界的“代言人”。

04、吴桥凭什么?

在国内被冠以“杂技之乡”的地方有许多,和吴桥一样历史悠久的也不少,但为什么单单吴桥能闯出这么大的名气?

一是地理位置。

在吴桥所属的沧州,以前的杂技艺人传唱着一首歌谣: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

这里说的“条河”,其实就是吴桥民间对京杭大运河的称谓。

我们今天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吴桥除了大运河贯穿全境,它距离北京、天津、济南这些城市的距离都在300公里以内。

在过去行走江湖靠卖艺为生的年代,吴桥的杂技艺人,正是靠着漕运兴盛,沿河北上南下。

大运河穿吴桥而过,距离北京、天津、济南等地距离近,吴桥的艺人更容易出现在当时的大城市中

到了近代,运河流域的大城市,纷纷出现了江湖艺人聚集活动的场所,比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或是天津的“三不管”这些地方。

在这些艺人撂地表演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吴桥杂技艺人的身影。

就像前面提到的王保合,他5岁跟着家人外出卖艺,就是沿着运河北上直到北京。

吴桥杂技艺人,就这样沿大运河走出家乡,来到大城市,进而远涉重洋闯世界,把吴桥杂技的名声传到了全球各地。

二是传承。

其实,让吴桥人成为行走江湖的杂技艺人,说到底还是因为“穷”。

千百年来,土地贫瘠和战祸不断,让吴桥人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为了生计,学杂技成了一个人乃至家族的首选。

过去的千百年,吴桥杂技主要是靠家族传承,许多杂技世家可以追溯四五代甚至更久远。

即便是现在,吴桥的民间杂技团体中,一家人祖孙三代同台表演的杂技团仍不少见。

吴桥县杂技艺人何书胜的杂技小院吴桥县杂技艺人何书胜的杂技小院

就像吴桥挺火的“杂技小院”,“院长”是60多岁的老艺人何书胜。

老何家世代表演杂技,到他孙子这辈已经是第八代了。

老何从四五岁就跟父亲学杂技,20多岁开始组班子,带着和弟弟、妹妹和徒弟们一起租马戏大棚,在全国各地演出。

而在吴桥杂技大世界里表演的杂技世家就更多了,像“鬼手”王保合、王立刚一家,“彭家班”班主彭彦华、彭立新一家,非遗传承人张连锁、黄艳芬一家等等。

三是融合。

吴桥杂技的繁盛,也和他们积极地与外界交流有关。

这些走南闯北的杂技艺人,在颠沛流离中学习着其他艺术形式,吸取外地、外国杂技的长处。

从明代开始的“黄镇九月会”对吴桥杂技的影响巨大。

黄镇地处山东宁津和河北吴桥两县的交界,交通便利,每年农历九月初五开始,方圆几百里的杂技艺人自发聚集。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这里认师、拜友,切磋技艺,或插伙搭班,或是购买杂耍所需的动物和道具,让这里成了杂技行业最重要的交流平台。

濮阳东北庄杂技的特点是“普、土、古”。也正是因为一直以来道具和表演太生活化,缺乏舞台艺术美感而渐渐落伍

除了黄镇九月会这个“主场”之外,吴桥人还特别擅长学习其他杂技流派的优秀之处。

河南濮阳东北庄,是另一个历史悠久的杂技之乡。

在濮阳杂技班子最鼎盛的清朝末年,东北庄的乔家班到河北演出,结识了吴桥孙家班的班主,两家关系越走越近,班主结为异姓兄弟。

此后随着两家联姻,吴桥杂技融入了东北庄杂技擅长的武术、气功、驯兽、魔术等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如今吴桥杂技武术、杂耍、驯兽(包括马术)、魔术和幻术这四大门类。

当然,还有前面说到的远赴欧洲的杂技艺人,他们在欧洲演出,同时也学习欧洲杂技的技巧和风格,融入到吴桥杂技之中,最终形成了吴桥杂技独有的艺术形式。

05、有名怎么才能有利?

和许多中国传统曲艺一样,杂技一开始就是个闯江湖谋生糊口的行当,学艺的艰辛,甚至连王保合的儿子都说有点“残忍”。

不过,这丝毫没有动摇吴桥想把自己的杂技名气“变现”,让吴桥的杂技艺人致富,让杂技成为吴桥支柱产业的决心。

吴桥杂技节在国际上名气不小,吴桥杂技大世界这个杂技江湖文化的主题公园,经过多年的开发,也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区和世界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每年接待游客60万人以上,其中国外游客5万人次。

除了吸引人来吴桥看杂技,吴桥的杂技团还向外输出。

仅吴桥县,就有4家杂技演出团体入选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吴桥的杂技演员,还和国内外知名的游乐园合作,在欢乐谷、无锡影视城或是日本迪士尼公园里表演。

2017年,吴桥县投资新建了一个设计、研发、制作和销售杂技魔术道具及影视道具的产业园,年销售收入也有几千万元。

全县从事杂技魔术道具、纪念品、娱乐产品等杂技相关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20多家,开始了杂技文化资源全面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吴桥县杂技魔术道具产业园的工人在制作杂技道具吴桥县杂技魔术道具产业园的工人在制作杂技道具

尽管吴桥杂技还算红火,他们也想把杂技文化转向产业化发展,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如今练杂技的人越来越少了。

杂技曾经是吴桥人扬名的主要出路,但是练杂技毕竟太苦太累,国内的杂技演员都是从小培养,不像国外的很多是学体操的退役转行,所以现在家长大多不愿意送孩子去受罪。

再一个,普通的杂技演员,单凭在国内的演出收入,可能还没有打工挣得多,这个现实不得不让人们考虑更现实的问题。

虽然吴桥尝试着用杂技文化产业带动构建大旅游格局,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全域旅游的产业,但老艺人不断减少,新人又补充不上来,吴桥的杂技虽然火爆,也难掩吴桥杂技传承越来越难的实际情况。

如果解决不了“继任者”的问题,吴桥杂技面临失传的,就不仅仅是像“缩骨功”那样的绝活了,当然,想搞杂技产业化也就无从谈起。

濒临失传的“缩骨功”,需要从小练功把全身的关节取下再装上,这近乎残忍的方式在旧时是为了练成绝活有饭吃,但当下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学了

吴桥想把杂技行业产业化,让有名气的同时更能有利可图,让吴桥的杂技继续保持和发扬光大,是一条从没有被尝试、没有经验可循的路。

在传统曲艺杂技日渐式微的今天,怎么去传承、发展甚至做成产业,是吴桥人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祝福吴桥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既能留得住传统曲艺的花,又能结得出产业化带来发展壮大的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