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国家医保难以承受天价药,对创新支付仍有顾虑

时间:2020-12-29 19:46:08 | 来源:《财经》杂志

原标题:国家医保难以承受天价药,对创新支付仍有顾虑

12月28日,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落下帷幕。经过谈判,共有119种药品被新增入目录,另有29种目录内药品被调出。

2020年的医保谈判,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谈判降价,共有14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品种参加,平均降价43.46%。

新版目录将在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正式启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家谈判的162个品种全部为独家品种,在2019年谈判中的“竞争式谈判”今年并没有出现。竞争式谈判,是优选最低价,2019年实现了丙肝药85%的降价。

不过,未来的国家医保谈判,这种谈判方式将可能不再出现。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告诉《财经》记者,“以后,凡是有竞品的产品都考虑通过招采的方式纳入医保目录,因此竞争式谈判不再是目录谈判的重点。”

谈判,首要考虑的是医保基金安全

此次谈判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抗癌药PD-1/PD-L1。由于适应症广泛,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企业都将肿瘤治疗的希望放在它的身上。此次更是有7家企业参与谈判,最终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恒瑞医药3家国产企业入围,跨国药企默沙东、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罗氏全部铩羽而归。

熊先军介绍,入选目录的PD-1平均降价幅度在80%左右。

比如,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一年总费用约18.7万元,经过医保谈判,年费用约7万

按此计算,在医保报销比例能达到80%的地区,患者年自付费用约1.4万元。

相比之下,2019年独家进入医保目录的信达生物的PD-1产品,患者自付费用约2.9万元,已经没有价格优势。

“谈判是首要考虑的是医保基金安全,在此基础上,就是考虑‘保基本’,标准就是大部分老百姓都能付得起。如果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只有少部分有支付能力的患者用得起,那么对医保目录制定的公平性有所损伤,会出现‘穷帮富’的情况。”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分析。

不只是医保基因有压力,企业也有压力。为鼓励创新,有16种在2020年新上市的药品被纳入,然而,刚刚上市的新药大幅降价,企业能否维持利润?

“君实在PD-1药研发上投入了10亿元,要想短时间内把以往研发的投资赚回来,不太现实。”当问及降价进医保后的利润空间时,君实生物CEO李宁轻叹了一口气说。

事实上,李宁对于谈判结果,还是相当满意的,比期望降幅要低很多。未来,“只能靠长期的收入,比如联合用药、海外市场。如果明年能在美国获批的话,就可以赚外国人的钱。”李宁告诉《财经》记者。

四家跨国药企默沙东、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罗氏皆未能入选。“PD-1市场已经进入过度竞争的格局。”一位产品未能进入目录的跨国药企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

对于跨国药企品种全部失利,上述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有些企业的定价较高,因为他的目标群体不一样,本身就是定价给支付能力较高的受众。

2020年12月28日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当日下午,默沙东的PD-1产品帕博利珠单抗(K药)宣布新的患者援助计划,从2021年起,患者自费从每年费用近30万元降至两年14万元封顶。

“外企不愿意进是有原因的,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价格体系,在中国太低的话,到海外就没法卖了。”李宁说。

医保谈判后,PD-1用药市场将出现一定分化。信达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杨松对《财经》记者分析,少部分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追求外企品质的患者,可能会坚持使用四家外企的产品,更多的患者将选择国产产品。

国产PD-1的适应症之争才刚刚开始,拥有独家适应症的产品能暂时保持优势。恒瑞获批且进入医保的适应症目前最多,共有四种,其中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鳞癌等三个适应症在医保内都无竞争者。

百济神州相关负责人介绍,其PD-1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用于尿路上皮癌治疗的。不过君实在此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君实生物的PD-1获批适应症是黑色素瘤,也是目前医保目录内的唯一一家,国内患者数约1万多。“对于PD-1的后来者,他们只要专注一个适应症就可以了。虽然竞争者多,还是能卖出一点钱的。”李宁说。

在霍奇金淋巴瘤这一适应症上,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将展开正面PK。“这次进医保,最受打击的是信达,与恒瑞、百济神州的产品有共同的适应症,去年进入医保时的价格优势彻底没了。”一名药企负责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如果都不进医保的话,恒瑞肯定是巨无霸,销售能力强,得益是最高的。进医保之后,销售能力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国产PD-1患者自付费用相差不会很大”,杨松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症、临床数据、学术推广能力都将将成为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

医保创新支付仍在研究中

虽然成功将PD-1降价纳入医保目录,但各方都期待的创新支付并没有实现。

医保创新支付,是那些不愿大幅降价的企业最后的希望。相比于只是制定医保支付价的传统方式,医保创新支付可以用更多样的手段控制药品费用支出风险。

中国药促会会长宋瑞霖曾推荐国际通行的风险共担的方式,比如一款新药很贵,现在企业预测进入医保后一年要销售1万盒,国家基本医保和企业谈判达成一个定价进入医保目录。如果实际销售超过约定数量,那么企业就返还给医保一部分钱,或者企业就下调价格。

还有,一家跨国药企曾为自己的罕见病品种研究创新支付方案:1+N,就是国家医保+多种支付配合,包括商业保险、地方政策,进入医保目录后为不同地区个性化定制支付方案,以求减少给医保基金带来的压力。

企业希望的是,能进入到医保目录,但企业可以承诺少占用医保资金。方案是,一部分费用,通过其他途径分担,医保报销较低份额。

比如,尽管没有和医保部门达成这样的共识,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O药)在医保目录谈判结束之后,推出了新的患者援助计划,将O药的价格降到了每年11万元的水平,这基本达到了医保谈判前国产PD-1的价格水平,这时,如果这款药在医保目录内,患者医保报销的份额就会随之降低。

“有些企业现在不想降价,考虑通过创新支付方式进入医保目录,比如有承诺按约定价格纳入一年后可以(有条件)免费等”,在熊先军眼中,医保有自己的顾虑,“这些方式我们都在研究,目前相关法律上还不能完全保证企业履约。此外,医保基金比较分散,都是在地市级统筹,想要集中发挥作用并不容易”。

随着国内制药行业全行业向创新转型,不管是传统药企,还是新兴的生物制药公司,对医保创新药的支付的期待只会越来越高。

松动的信号是,此次国家医保谈判新增纳入7种罕见病用药的品种,包括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亨廷顿舞蹈症等。

创新支付的核心,就是解决高价药也能让患者用得起。不过,曾引起热议天价罕见病用药——70万元一支的 “脊髓性肌萎缩症用药”——还是未进入新版医保目录。

“纳入罕见病的时候,还是重点考虑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有限。那些定价为天价药品的,没有考虑到纳入的范围,因为那个确实太贵,我们没办法承受的起。”熊先军告诉《财经》记者。一切创新的前提都是,考虑基金的承受能力。

(《财经》记者信娜、实习记者林孟筠对此文亦有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