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说| 股价接连上涨,但太平鸟业绩预增背后隐藏一大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 袁颖琪
编辑 | 陈菲遐
太平鸟(603877.SH)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让公司获得了一个涨停板。公告内容显示2020年太平鸟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7%,扣非净利润5.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59%。受该消息影响,两个交易日内太平鸟股价涨幅超过12%。
近年来,服装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叠加疫情的影响,依赖线下门店销售的服装企业积压库存情况严重。因此太平鸟这份业绩预告出乎了投资者意料。太平鸟究竟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这样强劲的增长可以持续吗?
首先,太平鸟业绩快速增长和2019年其业绩基数较低有直接关系。和大多数服装企业一样,太平鸟在2019年也经历了困难。2019年第二、第三季度太平鸟的单季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导致2020年业绩对比的基数较低。2020年第一季度,太平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6.66%和91.28%,随后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太平鸟单季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56%和22.34%;单季净利润分别增长150%和157.43%。
其次,费用的管控也是太平鸟业绩提升的主要原因。根据三季报,太平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1.75%、2.49%和4.94%。其中,人员薪酬和租赁费下降影响最大。为节约成本,太平鸟关闭了部分低效门店。根据半年报,太平鸟的线下门店数量为4,300家,比上期减少196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太平鸟靓丽业绩背后暗藏着存货风险。在存货这一点上,太平鸟没少花功夫。
存货水平过高一直是太平鸟被市场诟病的一点。截至2020年9月30日,太平鸟的存货已达到22.53亿元,同比增加6%,占到同期营业收入的40.78%。而同行歌力思(603808.SH),森马服饰(002563.SZ),地素时尚(603587.SH)同期存货占营收的比例分别只有37.46%,34.35%和21.93%。
在库存水平高企的情况下,太平鸟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却低于行业平均。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太平鸟的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分别为13.64%和14.71%。同样是快时尚品牌森马服饰同期的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分别为15.48%和16.36%;高端女装品牌歌力思同期该比例分别为36.49%和42.96%。太平鸟的存货跌价比例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5.46%和19.33%。对此太平鸟表示是由于其加大对过季货品的处理力度,使得存货结构较新,因此存货跌价比低于行业水平。
图片来源:太平鸟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但是这一做法却实实在在“帮助”到了公司的业绩。如果以行业平均水平计提折旧,太平鸟的存货跌价准备约为4亿元,而目前太平鸟对于库存商品的存货跌价准备只计提了2.7亿元。仅此一项就可增加税前利润1.3亿元。-
此外,太平鸟的存货跌价计提方法与同行相比也更为激进。
以女装为例,太平鸟的存货在1年内基本不计提跌价,1-2年间的库存计提20%-30%。超过两年则一次性计提70%-95%。
这一计提比例看似合理,实则存在“猫腻”。太平鸟以快时尚为理念,其产品价值在过季之后便会大打折扣。两年之内的产品最多只计提30%,在这样的政策下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否真的足够?
图片来源:Wind和太平鸟采用类似计提政策的还有海澜之家(600398.SH)。海澜之家的存货是在两年之内不计提跌价准备,2-3年的存货计提70%。但与海澜之家相比,太平鸟的计提方式更为激进。
首先,在同样条件下,太平鸟男装的计提比例低于海澜之家。而且,海澜之家以男装为主,男装对时尚潮流敏感度较低,过季折价不严重。而以女装为主的太平鸟采用和海澜之家一样的方法计提跌价准备显然太过激进。
其次,海澜之家的模式较为特殊,其多数产品存货由供应商承担风险。而太平鸟并未表明存货风险由供应商承担。
截至2020年6月30日,太平鸟1年以内库存占比61%,达到了自2017年以来的高点。同时,2年以上库存为约为17%,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业绩大幅上升或许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较少有关。
太平鸟在经过2019年和2020年去库存之后,其库存总量并没有减少,改善的只是库存结构。截至2020年三季度,太平鸟账面存货金额为22.52亿元,较2019年末的18.55亿元相比进一步提升,这也证明了太平鸟存货积压的情况仍然存在。其加盟商的库存率在2020年上半年有所上升,达到11.97%,已经接近2018年时期的高位。
图片来源:太平鸟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随着太平鸟营业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对其存货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一旦其存货结构恶化,太平鸟存货跌价准备将大幅上升。按照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平均库龄占比和各库龄的平均跌价比计算,太平鸟平均存货跌价准备应维持在3.8亿元左右,而截止2020年上半年,其存货跌价准备为3亿元。
图片来源:太平鸟公告、Wind2020年太平鸟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答卷,但这份答卷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