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第14届亚洲金融论坛(AFF)于2021年1月18日-19日全面升级至线上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重塑世界经济新格局”,探讨全球热点经济话题。作为大会的尊贵媒体合作伙伴,第一财经及旗下第一财经研究院以“数字货币的未来”为题开展了一场线上讨论,是官方议程中备受关注的一场分论坛。论坛由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并邀请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资深科技行业分析师黄乐平、浙江现代数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周子衡以及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任嘉宾,就数字货币发展进行了展望研判。
随着科技的升级与监管的完善,数字货币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论坛上,与会者认为,未来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大有空间,特别是在个人消费场景中,将有助于规范资金用途,提高资金的可追踪性。
应用场景大有空间
作为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以来,全球多国纷纷加速数字货币布局。而随着数字货币应用的逐步落地,围绕其应用场景的讨论也有了更多抓手。未来数字货币将不仅适用于C端,对个人消费体系带来巨大变化,也能延伸到B端,赋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同时,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其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支点。
具体而言,在零售领域,郭为民表示,目前我国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在某些场景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技术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硬钱包”和“双离线”支付模式等,但不可忽视的是,数字货币在一些领域的使用仍有紧迫性。而相比其他电子支付方式,数字货币可以提供资金用途的可追踪性,进而规范资金使用。
不仅仅是在零售领域,这种资金的可追踪性也适用于对公领域,有利于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过,这只是数字货币在B端应用的一个小切口。随着研发测试工作的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在B端的市场空间充满更多可能。
黄乐平则表示当前我国产业层面有两大变化,一是能源体系正在从过去集中式的体系转向分布式的体系;二是汽车行业正从一个传统的运输工具变为智能终端,而当前的支付手段并不能满足这些变化带来的需求,因此就为数字货币和支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另在周子衡看来,随着数字货币的出台,已形成了一种“货币二元化”的局面,相比其他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不付息的,未来主要解决的是远程支付问题,比如对接扩大版的RTGS系统(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同时支持决策活动,可以把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连接在一起。
仍面临多重难题
实际上,从支付现代化的角度而言,各个国家不同数字货币面临的需求并不一样。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这些需求主要包括:改进批发支付系统(主要是RTGS);为零售用户提供快捷支付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无接触支付需求);促进零售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普惠;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有效实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等。
基于此,杨燕青表示,全球央行在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分成了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零售型的路线,以中国为主;更多央行走的则是批发式的路线,两条路线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同。
在中国,数字货币在实践中面临哪些问题呢?嘉宾提出首要关注的是成本问题;此外,数字人民币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在于目前全球正进入负利率时代。与会嘉宾与主持人杨燕青就此展开了分析及讨论,阐述各自的观点。
第一财经作为亚洲金融论坛的尊贵媒体合作伙伴,亦获得主办方提供的线上展位,于会议举办期间作产品及品牌的展示。在这一重要的区域性金融高端会议期间进一步推广第一财经专业的形象,并展示了一财在财经领域的报道实力和议程设置能力,体现了作为专业媒体的独特价值。
回看论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