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送温暖”新闻受质疑,就当成提醒吧!
近日,青岛“困难户家中摆高档酒”、东莞“困难家庭住豪华别墅”两条新闻引发了一些网友质疑,当地相关部门做出“情况说明”,事实和网络的指控有不小的落差。
这两件事,之所会弄得几乎家喻户晓,自然是“网络的力量”所致,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认为“都是网络惹的祸”。有的责怪网民“没有把事情搞清楚,看见高档酒瓶就下结论”,还有的说“你网友不懂‘困难户’和‘贫困户’的区别,就瞎乱发批评”。
平心而论,倘若仅仅从网上发布的某一条“送温暖”视频(图片)中的“一闪镜头”,就论定事情性质,确实是犯简单化之忌,这样产生“误判”的概率肯定是比较大的。但是,网络(镜头)新闻有其视角局限性,表达不完整性的弱点。因此观众对其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感性上,比如,看见“困难户家中摆高档酒”,见到走访慰问社区居民的消息配图中,出现了疑似有“真皮沙发”“螺旋楼梯”“大理石墙面”,就立马发出质疑,这并不能一概地认为是“主观故意犯错”。
我倒认为,有关部门如果把“质疑”的情况,当作是对今后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到的一种提醒,那么,它所产生的效应,就不仅仅体现了我们的公职人员对批评之声、对质疑之声,甚至是“批评错了”的一种宽广胸襟,更是可以促进网络言论生态的健康发展。
说实在的,每次“反转新闻”的出现,它的过程和结果的传播,对公众也是一种提醒。这种提醒,说到底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一些人自然会提醒自己,在网上发言论,尤其批评确实要谨慎。有的人在经历多次“反转”后,对网上林林总总的“热点”,会本能地产生一种冷静小心视之的态度,会多问一个为什么。
当然,我们绝不允许网上发布造谣、诽谤、诬蔑等违法的言论。除此,对于来自各方面的网络批评、网络质疑,即使与事实有出入,我们当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态度。这就是“不妨把它当作一种提醒”的要义。
从“送温暖”新闻一开始受质疑,到“情况说明”以正视听,再到引起我们公职人员考虑今后工作要“再留心些”,又让原先质疑者和公众了解了实情。这样一个过程链,折射出了社会舆论的正常发展演进。
面对“质疑”,能够把它当作一种提醒,恰恰是我们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