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南财快评:国际原油市场风云再起,油价何去何从?

时间:2021-03-02 15:48:30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南财快评:国际原油市场风云再起,油价何去何从?

时光飞逝,回首去年三月俄罗斯-沙特石油价格战已过去近一年。彼时新冠疫情波及全球、前途未卜,原油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出现负油价,引发全球恐慌。而此时油价一路高歌、持续上涨,回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美国WTI油价近日冲上接近64美元每桶。分析机构也纷纷上调油价预期,如高盛将今年第三季度布伦特价格预期从原来的65美元上调至75美元。美银也在近期将布伦特价格预期上调,认为第二季度就可以达到70美元的水平。更有甚者,阿塞拜疆国有石油公司Socar Trading SA预计油价在未来两年内可能重回三位数。美国EIA分析指出,OPEC+所执行的持续减产政策、原油库存的消耗、以及新冠疫苗带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是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近期美国德州的严寒天气导致石油供应受损也是一个短期的驱动因素。

然而,市场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油价的走势如此乐观。英国巴克莱银行对此就较为谨慎,在新冠疫情并不明朗、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他们认为2021年WTI的平均价格可能会在58美元每桶的水平上。

面对高涨的油价,OPEC+将会在3月4日的会议上讨论是否增产,将石油总产量在现在的每日700万桶基础上提高50万桶。有分析者指出即使产量每日增加150万桶,当前的市场也可以很容易消化,因此增产不会影响油价近期的走向。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增产可能性很大,但此计划是否可以达成尚不明确。不过,如果维持高油价则会给美国页岩油生产厂商机会,增加市场供应,从而影响OPEC+保持价格水平的努力。

关注OPEC+的此次聚首与油价走势,背后的政治因素不容忽视。从1月份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美、俄、沙三国在政治关系上动作频繁。

俄、沙两国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是也有共同利益诉求。沙特王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通话,强调协调行动、共同保障石油市场的稳定。随后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俄罗斯与沙特签署军事合作协议。这对于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沙特来说,极不寻常。短期来看,俄罗斯和沙特在OPEC+会议上的态度最为关键,将会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近期的走向。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债的走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了1.614%的高位,直接导致了欧美和一些亚洲股票市场的低迷,美国股市更是在上周四创造了近四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中传递的信息对投资者预期影响巨大。也有消息认为本次美债风暴的背后主导者即是沙特政府,借机对美国发出警告信息。

几天前,据报道,拜登政府公布解密报告,显示沙特王储对杀死美国记者的行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宣布对涉案人员和组织实施制裁,而拜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追究他们侵犯人权的责任。这一举措直接引发了美国与沙特关系的震动,而这仅是拜登政府所提出的重新调整与沙特关系的一部分。而美国政府近期的这种态度,使得4日的会议更加微妙,为国际原油市场的未来动态更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市场供需关系中的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是伊朗,美国拜登政府如果放松对伊朗的制裁,让其重回国际原油市场,那么市场供需关系会进一步改变,影响石油价格。虽然短期内美伊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不大,但伊朗可能成为美国制约沙特的一个重要筹码,拜登将胡塞集团从恐怖组织名单中除名的决定就是一个信号。这些都不是沙特所希望看到的,其外交部的声明也进一步强调沙特与美国之间的长期强健的伙伴关系。

当前美、沙、俄三国博弈、风云再起,对石油市场的影响不仅是短期的价格变化。其更为深远的影响可能是石油美元体系。1973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正式达成石油美元协议,自此石油美元成为美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沙、美翻脸,可能意味着石油美元体系的终结。

此外,中国在国际原油舞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亚洲石油及其衍生产品需求的日益强劲,沙特、伊朗等主要产油国纷纷加大人民币结算的使用率。中国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石油人民币,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交易主体都在持续增加。从全球原油期货合约市场规模来看,若将期货交易量单位转换为桶数,上海原油期货成交量仅次于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成为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原油市场的中国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石油美元体系的未来。

综上所述,OPEC+会议的结果会对国际油价走势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油价是否会在近期出现拐点仍不明朗。短期内多方博弈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因此价格在高点震荡的趋势在一定时间内将会是必然。长期来讲,新冠疫情退去后全球经济复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动原油市场,但各国对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关注则会弱化石油的地位,油价难再现当日辉煌。当然,如果沙特和美国调整关系,进而动摇石油美元体系,则国际经济和能源市场将面临着更大的动荡。

(张大永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教授;姬强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施训鹏系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作者:张大永,姬强,施训鹏 编辑:李靖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