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客公园
参数是技术,选择是艺术。
「冲击高端」,近两年这个词在手机圈中被提及的次数几乎成指数级增长,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手机越来越贵了。
2020 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 8780 万台,同比下降了 10.3%,然而 400 美元以上的中高端机型出货量同比却有高达 36.3% 的增幅,这是不是打破了你的认知?但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说到底,智能手机已经过了普及的年代,现在越好的产品,才越吸引人。
早在 2019 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手机圈「性价比」这个词被提及的越来越少,更多的品牌看中了这 5100 万台的高端市场。而在以往,人们总是以「顶配」的概念在推广自家的旗舰机型,这些产品会在设计上寻找一些不同,也会有新技术出现,但归根结底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种新鲜感,让他们了解这是一款「集大成」的旗舰手机。
无论是设计也好,技术也罢,用新鲜感去驱动人们购买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好用,这背后潜在的问题,或许是只用过去旗舰机的角度来定义「高端」,消费者总会觉得缺点什么。
2021 年 3 月 8 日,一加用一场「影像沟通会」宣布了与殿堂级相机品牌哈苏的战略合作。这是一加在走向高端过程中迈出的新一步。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也给高端手机市场带来了「更对」的味道。
高端背后是审美,审美背后是观点和选择
继前几年率先推出 90Hz 甚至 120Hz 屏幕之后,一加依旧在和最佳的屏幕体验较劲,不过令人意外的是,2021 年他们又增加了一个目标,一套拥有极致画质的影像系统,并且选择了殿堂级的影像品牌哈苏作为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一加沟通会释放的信息是:一加认为旗舰并不等于高端,用户对于高端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堆料和参数,真正的高端是选择、理解、品牌与审美。
这次为什么是哈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选择。
事实上影像领域的这些品牌早就经历过手机圈的这一切。诸如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等品牌的产品其实就是在比拼产品力、性能和价格,即便价格不菲,但依然是聚焦在更好的「生产力工具」维度。不过影像世界里还有一些品牌,他们生来就瞄准了高端市场,比如哈苏。
人类在月球表面的第一个脚印|hasselblad.com
哈苏,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殿堂级相机品牌。Michael Jackson 的肖像照、披头士专辑《Abbey Road》的封面、地球的第一张证件照「蓝色弹珠」(也曾是大家最熟悉的微信开屏画面)均出自哈苏相机。这其中,哈苏与太空的缘分最多。比如,跟随阿波罗 11 号,哈苏相机拍下了人类在月球表面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宇航员在月球的身影,以及从月球拍到的第一个「地升」。
这主要和哈苏诞生时它就选择了一条通往高端的路径——中画幅相机有关。在 1941 年哈苏制造出了第一台军用航空相机 HK-7,到了 1948 年哈苏推出了首台民用相机——哈苏 1600F,而在这之后除了几次跨界合作以外,哈苏推出的相机无一例外地都使用了中画幅。
哈苏第一台军用航空相机HK-7|hasselblad.com
中画幅相机在相机发展史上的重要性,相信了解摄影的人都知道。此外,哈苏更是早在胶片时代就把模块化设计演绎到了极致,镜头就不多说了,后背、取景器、对焦屏、手柄、卷片驱动器……基本上能够独立实现某一个功能的部分都完成了模块化,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业界算是个标杆般的存在。作为一个生而高端的品牌,依旧对于完美和极致有着不懈的追求,这才是让哈苏能够成为殿堂级相机品牌的核心所在。
除了选择以外,哈苏在影像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理解,比如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 Hasselblad Natural Color Solution(HNCS)。正是因为哈苏对自然界不同色彩的表现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确保通过哈苏相机拍摄的照片能够拥有真实、准确的色彩,这种审美上的追求对一个相机品牌来说如同命门一般。
如果哈苏只是单纯追求性能和参数上的强大,或许它不会成为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相机品牌,正是因为哈苏和那些顶尖摄影师对于审美都有着极致的追求,才会成为他们心目中高端的象征。
知道了这些,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哈苏能够在人类影像历史中留下那么多足迹了。
影像不仅是技术,也应该是艺术
这时我们再回头看一加与哈苏的合作就变得更有味道了。
一加算是手机圈一个超级有主见的品牌,而这次一加对于移动影像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加觉得从手机摄像头不再比拼像素数开始,「移动影像」和「计算摄影」就绑定在了一起,不断提升的硬件规格和图像处理器越来越高的算力省去了用户后期调整的成本,这在技术一侧给移动影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是专业用户或者是小白按下快门就能够得到一张出色的照片,但一加不仅仅满足于「照片」,它希望更多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能够完成影像的「创作」,显然这让移动影像就上升到了艺术范畴,色彩、审美尤为重要,对于高端领域移动影像的追求不应该只有技术,更应该有艺术。
在这次影像升级中,一加首先还是将影像部分的「能力」作为基础,以技术作为撬动高端市场的核心。在沟通会上,一加宣布了未来更战略性的方向——未来三年内,投入 10 亿元打造极致影像体验,且目前已经在全球建立了四大研发中心。
一加还公布了影像研究中心目前的四项技术成果——140 度超宽幅矩阵相机、人眼仿生对焦、自由曲面和 IMX789 传感器。特别是 IMX789 这颗与索尼定制的传感器,可能将会成为 2021 年一加在影像体验上的大杀器。
在技术之外,一加还希望带来更好的影像审美,一加对于移动影像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将来自传统摄影深厚的美学积淀,和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摄影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套拥有极致画质的影像系统。」显然目前大多数手机厂商在技术端的储备是足够的,但相比传统摄影而言,移动影像领域所追求的计算摄影总少了那么些「味道」,而与哈苏的合作,则刚好满足了一加对于摄影审美上更加极致的追求。一加对于移动影像的态度是在技术之外,还想让这种源自于审美的选择,成为高端品牌重要的支撑点。
如同前文中说的那样,哈苏对于色彩有着独特的理解,而通过一加与哈苏的合作也把精准的色彩还原带到了移动影像领域,一加用数个月的时间,和哈苏相机团队、哈苏大使共同合作,打造出了哈苏自然色彩优化(Natural Color Calibration with Hasselblad)。它能重现哈苏相机独有的照片观感,用户只要按下快门就能获得一张具有哈苏色彩表现的照片。
哈苏大使尹超用一加 9 系列拍摄除了能让用户一按就能获得好照片以外,一加还为有一定摄影基础的用户推出了哈苏专业模式。它不仅拥有哈苏独特的风格,各项参数都可以手动调整,还加入了峰值对焦以及哈苏独特的快门声,最厉害的是,该模式下还能够为用户提供 12bit 色彩深度的 RAW 格式照片,给予用户更广阔的后期空间。
有意思的是,在沟通会上,一加还特意强调了「快门声」,因为它会通过扬声器播放,要想让用户端在听觉上感受得足够真实、还原,就需要音效本身和扬声器的细致调校才能够产生机械碰撞的质感。至少在这一点的执着和极致上,一加和哈苏算是相当匹配,对细节与完美的追求既诠释了一加的不将就,也让两者在品牌理念上产生了共鸣。能让一个殿堂级的相机品牌首次与手机品牌进行联手,一加自己的审美、观点和选择也起了很大作用。
用手机也可以摄影|unsplash.com
对于极致有些偏执的一加,软件层面的调校应该不是终点。据透露,未来双方的合作还将延伸到更多维度,会共同定义影像体验的技术标准,联合研发创新影像技术,持续完善「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
纵观智能手机兴起的这十多年,厂商和用户对于移动影像的认知都经历了巨变,从最开始是全民像素军备竞赛、功能堆叠,到如今的计算摄影、讲究成像调校。这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用户体验填坑和基础技术提升的时代已经结束,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儿,手机不仅仅能「拍照」,还能「摄影」。
而至于摄影自然就上升到了艺术与审美的层面,这才是未来高端产品领域里移动影像该发力的方向。
重新定义高端手机市场
差不多 7 年前的 2014 年 4 月 23 日,一加发布旗下第一款手机,在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一加花了很长时间讲述自己对「好产品」的理解,对一加「不将就」(Never settle)的品牌定义,但只用了一分钟来公布自己旗舰级产品的参数配置。这个选择在当年的手机圈绝对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如果说旗舰意味着现有供应链+技术的顶级组合,说到底是个产品本身的「工业定义」,用一张参数表就能看出不同产品之间的好与坏,高与低。但这个世界上高端品牌从来不止于这种工业定义,而是更多来自于「品牌定义」——一个品牌明确的观点、选择和态度,往往构成了高端品牌的核心。
用宏观的视角来理解,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手机的纯工具时代正在逐渐远去,手机作为一个与用户关系如此紧密的产品,过去十年来整个行业的参数提升是巨大的,但从 2020 年开始「用户体验填坑」似乎已经到了平台期。品牌需要用产品身上的某些特质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完成他们的「选择」。
正因如此,一加这样有选择、有审美的品牌,正在迎来更好的时代。相信一加这次联手哈苏背后的「审美竞争力」,也会给行业更多有意义的启发,毕竟手机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极客公园GeekPark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