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怪兽充电们的钱途难题,IPO来解?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根据统计,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一共迎来了28次融资,众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比如泡泡充电、河马充电、小宝充电、PP充电等。而随着整个行业经历如过山车般的发展之后,此前风光无限的企业如今也不见踪影。
如今,在资本力量的扶持之下,“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也已然成型,并且在去年7月,小电科技就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预备冲击科创板。而近日怪兽充电也递交了招股书,准备登陆美股市场,试图抢先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第一股底气何在?
纵观已经成功跑通的几种共享经济,进入门槛都不高,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甚至连还没有完全跑通的共享办公模式同样也是如此,这是共享经济的自身特性使然。
这同样说明,想要在共享充电宝赛道中拔得头筹,就需要在规模和运营这两个方面重点发力,而这也是怪兽充电冲击第一股的底气所在。
先来看看规模层面。根据iResearch报告显示,就2020年的总收入来说,怪兽充电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截止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共计拥有66.4万个POI(投放点),并覆盖了全国1500多个地区。
而且,怪兽充电的规模优势还体现在用户数量上,根据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年底怪兽充电的累计注册用户约为1.491亿,而到了2020年年底,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2.194亿,另外根据QuestMobile发布数据显示,怪兽充电的MAU也在“三电一兽”中排名第一。
再来看看运营层面。首先是消费者方面的运营,为了可以从更多消费场景中接触到消费者,怪兽充电在场景营销上也下了很多力气。比如投放充电宝至草莓音乐节以及进博会中,并推出品牌定制充电宝,吸引到更特定的消费群体并加深其对品牌的认知。
其次是投放后期的产品运营。根据官方消息,如今怪兽充电已经可以做到4个小时内完成损坏设备的更换,提升了整体的运维效率,为消费者和投放点商家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怪兽充电的钱途难题
然而对于怪兽充电来说,就算在规模和运营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冲击第一股的道路也并不平坦。
最主要的问题是怪兽充电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之中。根据招股书信息,2019年怪兽充电的营收为20.2亿元,到了2020年怪兽充电的营收已经达到28.0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8.9%。
这足以说明规模和运营方面的优势为怪兽充电的营收带来的良好影响。但在营收保持高增长的情况下,怪兽充电的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根据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在2019年实现净利润1.67亿元,但2020年的净利润却腰斩至7540万元。
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共享充电宝行业自身对线下投放门店过于依赖,虽然在全行业都存在这种情况,但在体量较大的怪兽充电身上却格外明显。
根据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目前和商户的合作主要是直营和合营两种,直营模式需要怪兽充电一次性支付入场费和佣金,而合营模式则按月支付佣金。其中佣金的费率相对平稳,2019年为42.7%,到了2020年也只有44.1%,但是入场费却从5.5%上升至14%。
入场费的增加是因为扩张规模的需求,怪兽充电增加了和大客户的合作。但是在整个行业都重点发力线下门店之后,对线下门店的争夺也将趋于白热化,需要支付的入场费用也水涨船高,这会挤压怪兽充电的盈利空间,并且未来这种挤压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于是钱途问题成了怪兽充电目前的状况,所以不论是涨价提费还是上市融资,种种动作都指向了一个目的——钱。
向美团取经
但高入场费给怪兽充电带来的不只是业绩上的压力,同样也使得怪兽充电在与商家的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沦为了商家的门店引流工具。
然而共享充电宝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在与商家的关系中都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只有一家例外——美团。充电宝作为美团本地生活业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是为商家赋能流量的重点入口,和商家的关系也更加平等。
所以怪兽充电开始向美团学习,让自己不仅仅局限于充电宝业务,向更加稳定的本地生活业务张开怀抱,于是怪兽充电找到了饿了么。
近日怪兽充电和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功能体验、渠道运营、商户服务、会员体系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另外从4月份开始,怪兽充电和饿了么也将围绕“商圈、办公圈、生活圈”展开活动,协同各自旗下生态资源。
虽然这背后不乏饿了么和美团之间的本地生活大战,也能看出阿里和美团之间的摩擦,但是对于怪兽充电来说,拥抱本地生活之后,也会为自身带来诸多的利好。
一方面是帮助企业逃离被动的地位。对于不少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因为在与商家的合作中失去了主动权,所以会出现怪兽充电一般难以控制入场费的支出。而加上本地生活业务的赋能,会让共享充电宝企业拥有更高的主动权,从而掌握入场费的议价权,提升盈利表现。
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更贴近生活场景。通过更多元和细分的生活场景来触及消费者,会让共享充电宝的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从而保证用户的持续流入。
共享经济需要新玩法
不难看出,对于收入结构单一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主动向本地生活靠拢成了不错的选择,会在业绩层面带来一定的改善,但是对于共享充电宝这种模式来说,增收容易增利难的困境却并没有缓解,而且将会一直存在。
并且包括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等模式在内的其他共享经济,同样也需要面对这个难题。
然而如今共享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通过涨价来缓解这种焦虑,不论是共享充电宝一去不复返的“一元时代”,还是同样因为涨价被热议的共享单车平台。但涨价并不是共享经济模式行业通病的解决办法,甚至还会带来消费者层面的反噬。
对于共享经济来说,割完资本韭菜转而向消费者伸出镰刀的行为并不可取,毕竟用户是决定平台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之一。用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来刺激营收、找到平台发展的第二曲线,都比涨价更适合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
这也意味着共享经济除了要在规模和运营这两个基本点上持续发力外,还需要找到更多的新玩法来刺激业务的增长,诸如怪兽充电、哈啰出行等平台向本地生活靠拢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但方法并不止这一种,众多共享经济从业者依旧需要砥砺前行,向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