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宁海石门村:这里的村民个个“竹艺”精湛

时间:2021-04-08 11:47:00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宁海石门村:这里的村民个个“竹艺”精湛

图片提供:宁海县委宣传部

44根细竹条、24根宽竹条,可以变成什么?在74岁老人袁德品手上,花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做成一个“羹罩”,可以用来遮挡剩菜,拿到市场上能卖到250元一个。这些天,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吴立行团队在石门村开展“艺术驻村”行动,袁德品也成了教授眼中的 “乡村艺术家”,积极地用自己的才艺参与到村庄节点改造中来。

4月7日,在石门村碰到袁德品老人时,他正在参与村庄的竹篱笆“夜景”改造。“没想到我做竹编的手艺能够帮助村庄搞建设。”袁德品觉得吴立行教授团队进村后,让他看到了曾经村民一起劳动的场景。当说起自己的竹编手艺,袁德品开心地介绍起来,“现在订单不多,因为做竹子用品要用冬竹才耐用。”到了下半年,仅仅羹罩订单就可以达到30个左右,很多购买的客人都是通过电话打来预订,然后再快递寄出去。当问及能不能做一些其它竹艺制品,老人说,只要给他看到样品,就能做。“我做羹罩、竹篮都是去市场上买了个样品,无师自通的。”

图片提供:宁海县委宣传部

把村民的手艺“变”成赚钱的产业,也是艺术振兴乡村的题中之意。吴立行表示,团队在石门村进行艺术驻村行动,目的是希望通过艺术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与时同时,把他们的团队专业的艺术设计理念带进村里,挖潜村民更多的可能性,以此提高村庄与外界产业对接的可能性,最终要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

图片提供:宁海县委宣传部

村民袁祖忠也有一双巧手,前几天在看到一位做竹艺品老板带来的灯罩样品后,他也萌生了自己动手做一个的想法。在他家地下室,10几根刚劈好的竹条,被他排成了灯罩的平面雏形。“我先用包箱带做了个样品,照着样子试着做起来。”袁祖忠介绍,石门村的山上到处是毛竹,这里的人从小就跟毛竹打交道,但没人试过怎么提高竹子的附加值。吴立行团队的到来,带来了新创意,让他认识到竹子做的茶垫子、一根竹片都可以卖个好价钱。

图片提供:宁海县委宣传部

“我们在做晒衣架。”在石门村里袁自然村的停车场,袁长周和村民一起合力打造一个晒衣架。笔者看到,晒衣架顶上有一排用竹片做的“屋檐”,中间可以放两根晒衣杆,整体看起来像一座“老台门”,非常雅致。“这是不是也可以卖?”村民在一边打趣道,“有人要就可以卖钱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