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马上评|植发机构不能“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时间:2021-04-09 14:47:06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马上评|植发机构不能“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小伙李诚(化名)花了2万余元,在广州倍生医疗做了植发手术,从后脑勺取毛囊并移植了4500个单位。11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头顶发量依然稀疏。李诚将植发机构告上法院,却因为无机构鉴定毛囊存活率而败诉。

李诚的遭遇,是植发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植发成为一个大热行业,类似“相亲失败?形象欠佳?你离成功就差一个发际线!”“上午植发,下午上班”“一次植发,终身受益”的广告语随处可见,吸引着许多为容貌焦虑、试图拯救发际线的年轻职场人士和在校学生。

李诚的经历,道出了植发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植发手术的实际效果,缺乏专业的鉴定机构和评估标准。据报道,植发前,李诚和倍生医疗签了协议,后者保证“移植毛囊的存活率不低于95%”。也就是说,植发手术是否成功,本是有双方都认可的明确的标准的。

但问题是,当李诚对植发效果质疑时,却找不到第三方机构做鉴定,而倍生医疗又以“对比照片显示效果好”“纠结毛囊存活率的意义不大”为由辩解。这样,植发效果如何,完全成了由植发机构自己说了算,消费者维权举证艰难。

仅靠对比照片,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有些植发机构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发布客户植发前后的对比照揽客,但这种对比照很有可能是“照骗”,通过P图等手段夸大效果,误导消费者。而李诚的案例则表明,就算是亲身经历的手术,通过照片查验效果,结论也会是各说各话:消费者认为效果不好,植发机构认为达到了预期。

成立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对植发行业来说势在必行。如此,才能厘清植发领域各方的权责,为消费者维权撑腰。

2020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针对医师执业资格、医疗器械管理、医美广告发布等突出问题,提出行业先行自律,政府加强监管,并推动全社会形成举报监督机制。对照此规定,成立专业鉴定机构和建立评估标准,不妨行业自身先行试水,在条件成熟后纳入监管,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和约束机制。

要说明的是,推动全社会形成举报监督机制,离不开监管和司法对个案的认真对待。在目前形势下,植发纠纷中的消费者显然处于维权弱势地位。在此情形下,如何依法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如何适度降低他们的维权门槛等,都需要有人性化的考虑和处置。

花几万元植发,效果到底怎样,不能让植发机构拥有独家解释权,“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要遏制植发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消费者,监管必须拿出更多举措,包括尽快设定行业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完善鉴定等救济机制。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植发机构,要拿出治理的铁腕,使其付出代价。唯有制度规范、监管到位,植发市场的乱象才能根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