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花旗退出中国大陆等13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大型金融企业花旗集团宣布将对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寻求退出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在内的全球13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此前,投资者一直敦促该公司通过削减表现不佳的零售银行网络来提高盈利能力。
观察者网从花旗官方获悉,此次业务重组不涉及中国市场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该公司目标是将资源和投资聚焦于那些更具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业务,从而为股东提高长期回报。“中国市场仍然是花旗全球战略和业务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旗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的决心坚定不改。”
彭博社报道截图一个月前,曾负责花旗个人业务的简•弗雷泽(Jane Fraser)出任花旗首席执行官。她认为,该公司在全球13个市场中未能保持(与竞争对手)竞争方面所需的业务规模,缩小与同行差距成为优先事项。
与其它美国银行相比,花旗拥有广泛的国际零售网络。该公司官网公告宣布,将寻求出售其在澳大利亚、巴林、中国大陆及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波兰、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银行业务。
2020年,花旗集团营收743亿美元,与2019年持平;净利润为110亿美元,同比下滑43.3%。其中,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营收300亿美元,同比下滑9%;企业客户业务收入443美元,同比增长12.7%。
花旗此前在成本控制方面受到股东批评。其首席财务官(CFO)马克·梅森(Mark Mason)表示,上述13个市场的营业费用高达33亿美元,有望通过业务重组取得削减成本效果。
花旗2020年财报截图下一步,花旗计划通过新加坡、中国香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伦敦这四个财富中心,将业务重点放在这些地区的财富管理上。弗雷泽在声明中说:“这使我们能够抓住财富管理业务,通过这些重要枢纽获得强劲增长和可观回报。”她还在声明中暗示了对零售银行以外的业务也推进改革的可能性。
近年来,花旗在华获得一系列业务资格,包括:本地基金托管人资格,首批“债券通”报价机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承销资格,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资格等,该公司还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中两家外资行之一。2019年,花旗在华营收59.5亿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20.7亿元,同比下滑19%。
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钰华表示:“花旗在中国的历史始于1902年,2007年花旗转制成为本地法人银行。在过渡成为以企业机构客户业务为重点的新发展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在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花旗将继续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和外资机构参与中国开放的大市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期待继续与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为支持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并在中国市场的金融开放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花旗中国财报截图花旗中国表示,在过渡期间,该公司的业务、运营和办公不变,将照常为客户提供服务;花旗将确保以保护客户、员工和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出发,力求以将影响降至最低的方式审慎妥善开展个人业务调整。
早在5年前,花旗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就曾进行调整。2016年花旗连续关闭多家在华网点,该公司曾表示,关闭传统的物理网点,主要是为了提升该行数字化渠道,调整和优化营业网络,迎合在互联网金融崛起背景下客户日益发生变化的消费习惯。
事实上,除花旗外,近年来诸多外资银行都曾公布“瘦身计划”,希望通过业务调整降低运营成本、削减开支,并将资源投向更优势的业务领域。例如,2019年7月,德意志银行宣布战略转型,在未来三年将裁员1.8万人,同时曾预计密集的业务重组将持续六个季度,直至2020年底;汇丰也于2020年初启动裁员计划,拟裁员3.5万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5%,未来3年将削减45亿美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