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焦点访谈丨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现代社会!云南“直过民族”的脱贫巨变

时间:2021-04-18 22:46:31 | 来源:央视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现代社会!云南“直过民族”的脱贫巨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本是滇西连片特困县之一,这里生活的拉祜族是直过民族,就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现代社会。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告别了原始狩猎生活,搬出深山定居,但是如何让他们适应新环境摆脱贫困是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从2016年初开始,记者两次来到勐海县曼囡村最贫困的寨子曼班三队采访,记录拉祜族村寨的脱贫之路。如今几年过去了,那里村民的生活怎么样?

前不久,记者再次来到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的曼班三队,发现这里的村民较之前已经大不一样。2016年我们来这里采访时,村民们见到我们很羞涩,也不好意思说话。而这次再来时,村民们比过去开朗多了,看到记者还主动打起了招呼。

2016年采访时,扎培没有数字概念,想表达完整的语句也比较困难,跟人交流起来十分废劲。而这次来,扎培已经能用汉语邀请记者去家里作客。扎培家也是大变样。2016年来拍摄时,扎培住的是上楼下圈、人畜混居的干栏式木楼房。而这次记者再来时,楼下的牲畜已经搬走了,旁边还新建了厨房和卫生间。

曼班三队村民 扎培:“现在寨子里,鸡、猪不能在家里面养了,政府建了猪圈,还有鸡舍,现在我们家卫生越来越好了,厨房也有了,厕所也有了,我们家现在很方便,不像以前上厕所还要走很远。”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当地给曼班三队的17户居民家都通了水、电,2018年,还给每家都在木楼房边上加盖了厨房和卫生间。上厨下卫,共24平方米,统一配置花洒、洁具、太阳能热水器。

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扎培一家的居住条件也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年前,他的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被褥铺开就是床铺。现在扎培家有了床和衣柜,被褥也叠起来了,谈起现在的生活扎培很满意。

扎培:“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现在路也通了,电视也有,冰箱也有,什么都有,现在生活好了。”

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们开朗了,曼班三队的这些变化,离不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2016年春节前夕,记者跟随由勐海县年轻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曼班三队。当时,曼班三队的村民们刚从深山老林搬迁出来,不打猎之后,他们主要靠低保和边牧维持生活。

布朗山乡曼囡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曼班三队工作组组长罗志华:“我们刚来的时候,这个村的种植意识和技术相当落后,刀耕火种的观念很普遍。有些人家是想种就种一点,不想种就不种,导致他们粮食也不够吃。”

为了培养村民们劳动习惯,从2016年夏季开始,每天早上六点,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都会喊醒村民,带领大家集体下地劳动,在现场边干边传授种植技术。

布朗山乡曼囡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曼班三队工作组组长 罗志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每种农作物的种植经验,及时召集群众搞现场培训,通过现场教授以后,手把手教他们种植。”

经过两年的努力,曼班三队的拉祜族村民们掌握了水稻种植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存些积蓄摆脱贫困。2018年,靠种水稻曼班三队脱贫,人均收入8826元,是2016年的三倍。

2018年,曼班三队脱贫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扎培也有了手机,他还通过微信聊天认识了现在的媳妇。曼班三队原本是封闭落后的穷寨子,外面的姑娘很少嫁到这里。现在,村里有不少年轻人像扎培一样,成了家过上了好日子。

娶媳妇、种水稻、用厕所,这些变化对于其它地区的人们来说并不惊人,但对于曼班三队这些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的拉祜族村民来说,却有着重要意义。而这并不是终点,曼班三队不仅要脱贫,还要继续增收。

曼班三队所在地湿润多雨、土壤肥沃,不仅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还是得天独厚的高山茶种植地。脱贫之前,就有村民在后山种茶,可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和见识,曼班三队的茶叶产业起步很艰难。

罗志华:“我们来的时候,全村只有60亩茶叶,好多大一点茶树都被他们挖卖光了,小的以前种的也不去管理,导致茶叶长不起来,有些甚至死掉,我们来以后,通过安排生产任务,手把手教他们种茶树。”

2017年记者认识种茶的村民扎迈时,他茶树很矮小,周围还有不少没开垦的荒地,而当2020年记者再来时,扎迈的茶树已经长成,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放眼望去,周围也是郁郁葱葱满是茶树了。

现在扎迈有26亩茶田,种植面积是2017年时的两倍多。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他的茶园能采的还不到一半,但2020年茶叶的行情不错,一斤新茶能卖到七八十元,单靠种茶一项他一年就能挣四五千元。等后补种的那十几亩茶叶能采收了,他的茶叶收入就能上万。

再过几年,曼班三队的464亩茶树都能采收了,每户村民还能比现在多挣一万多元。

村民们的日子富裕了,可扶贫工作队的任务却并没有结束。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副乡长 董辰:“从思想上、文化上还要持续帮扶,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从比较贫困的状态,一下子逐渐改善了,可能思想上、文化上还比较低,我们也是在逐步教他们一些跟外界交流的方式方法。”

为了让曼班三队能够继续发展,村民们的思想和观念也要跟着改变,可这并不容易。

曼班三队原扶贫工作队队员 李伙保:“刚开始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没有读过书,只能听得懂一些本地民族的拉祜语,他们也不愿意和外面的人接触。”

结合当地的情况,扶贫工作队决定分两步走,先开展针对成年人的扫盲工作。工作队特意从山下请来了几位拉祜族歌手,请他们将读书识字的好观念融入到歌词里。伴随着歌声,拉祜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新时代的社会风貌,深入到村民们的心里,文化的养分渐渐滋润了村民们的心灵,大家学习起来很认真。

曼班三队原扶贫工作队队员 李伙保:“现在整体上提升比较大,18岁到40岁左右的基本都会汉语。”

在为成年人扫盲的同时,更重要的工作是抓孩子的教育,毕竟曼班三队的未来在孩子们身上。可是因为观念的问题,起初曼班三队的村民们对于让孩子外出上学并不太支持。

曼班三队原扶贫工作队队员 李伙保:“以前小孩去外面读书,家长不愿意去送,跟家长交流的话,家长就会说,他们觉得读书是老师或者教育部门的事,不是他们的责任。”

为了让曼班三队的孩子上学,学校只能用强制的方法派老师去寨子里接他们。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小学老师 喻加发:“我们把孩子接到学校以后,他们会偷偷往回跑,有时候甚至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老师都还在外面找他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安排了这些孩子住校。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小学校长 李根:“我们单独给他们安排一个房间,并指定一个老师跟他们住在一起,以便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同时还要教会他们一些学习习惯,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除了学校的关心和照顾,当地政府每年还给每个学生1250元的补贴。渐渐地,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下,这些孩子开始不再抵触上学。

曼班三队原扶贫工作队队员 李伙保:“在每天接送以后,有一些家长慢慢地开始有些思想转变了,现在由他们主动去送,小孩在外面的习惯了,他们开始会讲汉语,都喜欢和别人交流。”

现在,曼班三队的学龄儿童都上了学,有两人已经初中毕业,去县里读职业高中,学习一技之长。孩子们外出上学,不仅自己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潜移默化地带动乡亲们转变了观念,给整个曼班三队带来了活力。新的一年,大家对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期待。

几年间,我们三次来到曼班三队,看到的不光是村民们的钱包鼓了,日子富了,更看到了他们精神面貌的改变。面向未来,他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曼班三队要继续发展,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也将持续关注那里的故事。

制片人丨王惠莉 黄洁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编辑丨马颐盟 赵丽颖 法展黎佳易

剪辑丨苗佳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