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走近瓦屋山,探秘野生动植物奥秘

时间:2021-05-04 09:48:22 | 来源:央视

原标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走近瓦屋山,探秘野生动植物奥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我国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将是关注焦点。位于四川洪雅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物种丰富、种群繁多,珍稀和特有野生动植物种类齐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之一。近日,该区域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视频。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到珍稀野生动物

近日,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对布设于野外的红外相机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相机拍摄到了大熊猫、林麝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活动视频。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只成年大熊猫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出现在同一地点,疑似在做求偶标记。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 孙菱:我们这一次收集到的红外相机(素材)不仅收集到哺乳类的兽类,还收集到一些高山保护鸟类。大概这次收集到12种动物,应该说从我们这次收集的数据来看的话,是保护的级别在提高,然后数量也是逐渐上升的一个趋势。

此外,本次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鬣羚,以及毛冠鹿、小熊猫、红嘴雅雀等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视频。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很适合野生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野生大熊猫数量从最初调查的3只,增加到目前的13只。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 汤开成:瓦屋山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二级保护动物有74种,比十年前种群数量是有大幅增加。十年前,我们科考报告野生动物是425种,现在科考报告显示数据475种。

从2008年起,当地开始在野外安装红外线摄像头,监测野生动物活动轨迹。不仅如此,瓦屋山还有一支专门的巡护队伍,与周边的村民一起,来共同保护野生动物。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 汤开成:然后我们还在森林公园范围内,也设置了5个样点,进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定期监测。特别是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对迁徙通道每天监测,每天做好记录,防止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

珍稀植物迎来盛花期 一睹瓦屋山“芳容”

不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珍稀野生植物也很多。眼下,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珍稀高山杜鹃花,正迎来盛花期,让我们一睹瓦屋山的“芳容”。

珙桐主要分布在瓦屋山的中高山区,与各种阔叶林组成一道绿色长廊,林海花簇相拥,白花绿叶相间,非常漂亮。随风飘动的珙桐花还有一个别致的称号,叫“鸽子花”。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林业工程师 黄永浩:因为它的花瓣包片在变白了的时候,风一吹就像鸽子在飞一样 ,(数量)多了起来,就像一群一群的鸽子,所以说根据它外形的特征,俗语就叫中国鸽子花。

珙桐花期较短,初开时呈淡绿色,盛开时变成乳白色,凋谢时转为棕褐色。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

不仅有珙桐花,这个时节,瓦屋山的珍稀高山杜鹃花也迎来盛花期。瓦屋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杜鹃花生长繁衍。各色高山杜鹃正从瓦屋山的山麓至山顶次第绽放,其独有的大花瓣或一枝独秀,或团团开放,红的、白的、蔷薇色的,争奇斗艳,相互辉映。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 祁明霞:瓦屋山的杜鹃花有47个种类,它的花期是每年的春分至每年的六月初,且高山杜鹃是非常耐寒的。瓦屋山还有独有的一些杜鹃花,就是寄生杜鹃和问客杜鹃,这个问客杜鹃,它的名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说我是开得最晚的(杜鹃) 问游客你怎么还不来呢,你再不来我都已经开过了。

瓦屋山有植物3600多种,被誉为世界被子植物的摇篮。有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31种。

整体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 迎发展新机遇

2017年,瓦屋山被整体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瓦屋山处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地态地貌,多样的动植物种类。瓦屋山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大的山顶平台形成了天然的涵水区,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工作人员 饶斌:瓦屋山从远处看起来特别像一张桌子,人们就把它称作桌山。瓦屋山的山顶平台大约有11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桌山,是亚洲第一大桌山,瓦屋山虽然说山顶很平坦,但是它四周都有悬崖峭壁,高低的落差很大,就特别适合我们动物生存,然后特别适合植物生长。

2017年,瓦屋山被整体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新机构成立后,一体化管理,专职化运营改变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局面,有利于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

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科教保护部负责人 晏福全:变化很大,统一管理之后,现在这个管理的力量已经非常完善了。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之后,完全是按照最严格的保护。

按照规划,下一步瓦屋山将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同时,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调查和研究,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 眉山台 林国强 洪雅融媒 谢天)

(编辑 陈卓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