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交通能源产业如何转型?中石化张玉卓、北汽张夕勇、蔚来李斌这样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 侯瑞宁
2021年1-4月,中国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75万辆和73.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6倍和2.5倍,渗透率达到8.4%。
5月12日,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主办的交通能源转型产业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披露了上述数据。
据郭守刚介绍,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过600万辆,累计减少成品油消耗超过1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300万吨。
长期以来,交通能源在石油消费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加速,给石油企业转型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
在此次产业研讨会上,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认为,当前交通能源转型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技术进步正在快速消除痛点和堵点,大场景应用将成为交通能源转型的强劲动力。新能源汽车迎来动力电动化、能源低碳化、系统智能化相互交叠的三大革命,动力电池储能、氢储能、移动出行服务等商业模式大有可为。
二是路线互补带来各展所长的错位发展,多元化供能将成为交通能源转型的基本特征,只有对各种路线保持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鼓励探索示范,才能更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三是转型升级预示弯道超车机遇,产业大协作将成为交通能源转型的重要方案。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实现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亟需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产学研用的紧密衔接、两大行业的通力合作。
张玉卓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安全等相关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出台。鼓励产业示范探索,逐步建立完善更加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交通能源转型的法律制度、法规制度、体制机制。
张玉卓称,新能源汽车涉及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整车、氢能、电力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相关企业应当加强多维度多层面合作,在科技攻关、产业示范、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中石化称,“十四五”时期,其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5000座换电站,7000座加油站建设分布式光伏,为汽车提供加油、加汽、加氢、发电、充电、换电等综合服务。
在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看来,电动汽车普及拐点已经到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电池和智能成本的降低、商业模式的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四个因素,将会推动智能电动汽车普及速度加快。
李斌认为,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也布局已久。
北汽集团(下称北汽)总经理张夕勇在会上表示,北汽福田在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已形成完善的产品序列和生产规划,建立了8.5米到12米的电池客车,9米到15米的充电客车,并在城市公交、旅游、班车、城市配送等多个场景开展了商业化应用。
去年,北汽氢燃料电池车实现样车生产,开展了批量示范运营,累计推广4000辆。近期,北汽正在推广远郊区县的郊区公交车,包括氢燃料的客车和班车。
张夕勇认为,氢燃料商用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名单公布及相关激励政策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会在接下来几年出现集中放量发展。
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城集团)也在氢能领域进行了布局,涉及上游的制氢储运分配,到中游的发电产品,以及下游的应用产品和探索。
长城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雪松表示,长城集团旗下公司正在开发新一代光伏技术,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0%以上。
陈雪松认为,技术进步能使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有望降至1毛钱,届时,大规模制氢将成为一个经济性的商业模式。
上汽集团(600104.SH)副总工程师朱军在会上表示,上汽集团规划在“十四五”末,新能源车在集团车辆销售占比达到25%,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电池真正实现综合回收应用,将会大大降低制造新电池所需的电能消耗。
朱军认为,车电分离的换电销售模式,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支付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电池安全管理水平,并可对电池实现充分利用,将带来换电和服务体系的变化。
支持换电模式的还有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公司董事长蔡东青看来,高效能源补给与电池安全系数更高,是电动汽车换电的优势,换电可以让电池共享最大价值。
蔡东青介绍,到2025年,奥动新能源将形成100个以上城市级换电服务网络,建设1万个以上20秒极速换电站,打造满足10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换电补能的多车型共享换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