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丨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有处栖——我国濒危物种绿孔雀栖息地保护见成效

时间:2021-05-22 18:46:11 |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丨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有处栖——我国濒危物种绿孔雀栖息地保护见成效

新华社昆明5月22日电 题: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有处栖——我国濒危物种绿孔雀栖息地保护见成效

新华社记者赵珮然 岳冉冉

近日,云南省元江中上游绿孔雀栖息地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6只雏雀在野外活动的珍贵画面。根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数据,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孔雀种群数量稳步恢复,现有约555至600只,栖息地保护成效初显。

3月下旬至5月下旬,雌孔雀消失在红外相机镜头中。雌孔雀“消失”大约一个月后,带着小雏雀重新出现。5月8日,红外相机拍摄到雌孔雀带着小雏雀在树林中觅食和饮水的画面。

“这群绿孔雀至少有2只雌孔雀孵出了6只小雏雀,实属不易!”玉溪市红塔区观鸟协会会长杨星说,在野外,绿孔雀一年只繁殖一次,一窝下3至5枚蛋,而且它们生性机警,一点风吹草动就弃巢逃跑,所以能孵化出健康的绿孔雀概率很低。

据介绍,全球共有3种孔雀,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其中,绿孔雀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

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秘书长萧今介绍,历史上,绿孔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明清时期广西、云南亦有不少。20世纪90年代,云南128个县中仅有西南部的32个县有少量分布。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被破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于2009年将绿孔雀的保护等级上调为“濒危”(EN),这意味着绿孔雀灭绝的风险要远大于该目录中已下调为“易危”(VU)等级的大熊猫。

2009年,云南省编制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将绿孔雀列为优先保护的重点物种,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拯救保护行动。2018年发布的《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将包括绿孔雀在内26种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截至2020年,云南省已投入绿孔雀拯救保护专项资金2300多万元,实施绿孔雀种群监测体系建设、栖息地管控、补水点和食源地建设等就地保护项目。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说,云南在绿孔雀分布区已建立元江、永德大雪山、恐龙河、玉白顶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为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遗憾的是,部分绿孔雀种群分布于自然保护区以外,而保护区之外的濒危物种保护在我国还没有明确法规可依。”萧今说,科学家们认为,保护区外的绿孔雀种群已陷入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的窘境,如果不加以保护,种群持续下降、缺乏基因交流有可能导致下旋式灭绝漩涡。

自2017年以来,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牵头下,各地野生动植物管护机构和民间组织对绿孔雀栖息地实施紧急保护措施,于2018年建立了保护区外的绿孔雀栖息地(社区)共同管护区。经过3年的努力和摸索,管护区内都有监测到绿孔雀种群有小孔雀新生,绿孔雀自然繁殖从23只增长到41只,并有向外扩散的现象。

萧今说,通过实施孔雀栖息地社区共同管护项目,云南努力探索保护区外濒危物种的社区保护模式,聘请栖息地周边社区群众为绿孔雀监测员,宣传引导周边群众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施用量等方式,激发村民自愿保护的意愿,实现了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相适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闻丞说:“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如今绿孔雀保护深入人心;盗猎绿孔雀几近杜绝;迁地保护和人工复壮取得进展;绿孔雀保护小区的探索建立,使部分同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动物同时获得庇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