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谁人谢幕谁登场?
文|郝秋慧编辑|武东
继百度、小米振臂高呼“独立造车”的宣言后,OPPO、中兴通讯、滴滴、货拉拉等也被卷进了这场造车狂潮的漩涡。
特斯拉的一骑绝尘,打开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康庄大道;蔚来、小鹏、理想的羽翼渐丰,令后来者们蠢蠢欲动;比亚迪发力新能源赛道,给予了传统车企转型的信心;宁德时代的实力地位,奠定了中国新能源的基础……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刺激下,新一轮的造车狂潮就此到来。
而造车狂欢的背后,是汽车产业的蝶变。
中国大力推行的新能源政策,驱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公安部交管局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5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49万辆。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市场。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熟、本土供应链的完善,也为新势力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造车环境,成就了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的特斯拉,诞生了“蔚威小理”等后起之秀,给予了新兴品牌们更多的信心。
风从哪里来?
2003年,特斯拉成立伊始,如同在百年汽车产业的这片湖泊中,轻轻扔下了一颗石子,仅泛起了些许涟漪,但却在11年后,击中了大洋彼岸的贾跃亭。2014年,乐视集团董事长贾跃亭发布乐视“SEE计划”,正式进入造车领域。
随后进入造车领域的还有原易车CEO李斌、HM">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两者分别创立了蔚来与车和家(后更名为理想汽车)。同一时期,UC公司创始人何小鹏率队建立了小鹏汽车,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沈晖创办了威马汽车。
彼时,中国市场涌现出了第一轮的造车浪潮,拜腾、奇点、赛麟、爱驰、游侠、零跑、电咖(后更名为天际汽车)等纷纷入局。据亿欧汽车统计,2014-2019年,中国造车新势力们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
但经过一系列的洗牌之后,美丽的造车泡沫终究破灭。游侠、奇点悄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拜腾、赛麟等接连爆雷,幸存者廖剩无几。
随着乐视的崩盘,乐视汽车成为弃子,贾跃亭迁居海外,将全部精力投到了FF(法拉第未来)身上。爱驰与零跑选择低调处事;电咖汽车改头换面,以天际汽车的名义重归新造车梯队。
只有蔚来、小鹏、理想成功上市,成为第一轮造车浪潮的登岸者。
第一梯队的中国造车新势力经过市场的毒打后,终于挺过了淘汰赛,走上了开挂之路。
2020年,蔚来股价飙升,从昔日的1美元股价涨至超60美元/股,市值一度超越大众汽车,位居全球车企市值第三名。虽然吃肉的仍是彼时全球车企市值第一的特斯拉,但作为喝汤的小弟们,蔚来、小鹏、理想已经跨越了生死线,告别了朝不保夕的苦日子。
资本市场的风口只为红利停留,向来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2021年,一向痴心钻研自动驾驶的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亮相,声称三年内将推出新车型。随后,小米董事长雷军推出了造车计划,预计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金。
除此之外,地产巨头恒大集团早已为进入汽车业豪掷千金,砸钱铺平了道路,手机制造商OPPO、出行平台滴滴、货运平台货拉拉等也被传在为造车筹建团队。
资本市场的疯狂,引发的不仅是一波逐富浪潮,更是对汽车产业的明日狂想。
作为一个产品,汽车是比手机更具有想象空间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机遇造就了后来的BATH、TMD等企业。走上快车道的5G技术,为汽车这一大型智能终端奠定了基础设施,驱动着下一个出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作为一个纽带,汽车的背后是“车联万物”的庞大生态。作为一台智能终端,汽车背后连接的是无限可能,V2X是对汽车生态的生动描述和丰富畅想。当单一的交通出行工具,深度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时,一个庞大的生态将以汽车为纽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作为一个载体,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将是科技发展的集大成者。与小型的手机不同,汽车产品是数万个零部件精密组合的产物,承载着上万家企业的技术研究成果,是精密技术的优良应用和展现载体,是推动中国科技出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多年后,特斯拉悄然扔下的那颗石子,沉积成为了一块巨石,猛然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形成了一个百年未遇的漩涡。
五军对垒
亿欧EqualOcean将这场造车运动的中国参与者,分为两大主体: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实体企业。
传统实体企业涉足新造车的初衷,多出于转型升级的需求。而互联网企业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淘金时代,擅长利用互联网手段与经营模式,精准渗入到用户端,以无形的手段实现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背后,无一不充斥着互联网公司的影子。
互联网企业离用户端更近,但离生产端远。互联网企业借机发挥自身的优势,顺理成章成了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布道者,正式将触角伸到了汽车制造业。
在这两大主体中,亿欧EqualOcean将之分为五大阵营,细数参与者的造车初衷。
1、互联网人的二次创业
代表企业:蔚来、小鹏、理想、FF
蔚来、小鹏、理想、FF创始人皆是互联网起家。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获益者,深谙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对互联网将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理念深信不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激发了这些冒险家们更大的野心。他们带着互联网时代的武功秘籍,和吃定制造业的野心,无所畏惧地开启了造车之旅。
汽车制造业的高门槛和巨大的资本压力,让造车的互联网人备受非议。百年汽车制造业岂容手无寸铁的互联网人如此挑衅,唱衰新造车的声音不绝于耳。结果证明,实体产业无法阻挡互联网的强势渗入,互联网人撬动了汽车制造业的根基,打破了汽车行业高不可攀的门槛。
2、汽车人另起炉灶
代表企业: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天际汽车、爱驰汽车、哪吒汽车
互联网人对汽车制造业的野蛮侵入,成功得到了传统汽车人的关注。他们赞赏互联网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更自恃对汽车制造业了如指掌。于是,他们得到了资本的青睐,从汽车产业里跳了出来,创办了独立的汽车品牌,成为了汽车圈里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3、传统车企的创新结晶
代表企业:智己汽车、极氪汽车、R汽车、合创汽车、赛力斯、岚图、极狐
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无法再让传统车企视若无睹。汽车产业注定无法阻挡互联网的冲击,传统车企不能坐以待毙,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始步入原力觉醒时期。传统车企或自建团队,或联合多方资源共建品牌,快速地进入到智能电动汽车的赛道中,用新的身份参与到这场汽车产业的百年变革中来,集结了自身综合实力推出了创新结晶。
4、平台公司的业务外拓
代表企业:百度、小米、滴滴、货拉拉、OPPO
汽车产业变革带来了一片蓝海市场。造车的高门槛被外来者一再踏破,互联网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从之间的剑拔弩张,到如今的合作共赢,拆除了汽车制造业的壁垒,随之涌入了更多有资源、有实力的造车者们。百度、小米、滴滴和货拉拉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均有优异的表现,它们不想错过汽车市场这一风口,筹建团队、联合外援发力汽车业务,试图踏上造车风口的顺风车,不足为奇。
5、实体企业的转型之路
代表企业:恒大、创维、中兴通讯、零跑
当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之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其重要的战略任务。面对庞大的智能汽车生态,实体企业似乎看到了希望。实体企业拥有巨大的资金实力,可轻易地拥有造车入场券,但资金只是造车的基础,复杂的研发、制造和运营等体系无一不考验着跨界转型的实体企业。转型之路,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除此之外,处于红利期的汽车产业拥有巨大的虹吸效应。5月11日,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360将通过战略投资合众汽车的方式造车,但不会自己造车。亿欧EqualOcean认为,360此举犹如雷军投资蔚来、百度投资威马之举,未来是否真正入局造车仍未可知。
华为也现身在造车的传闻中。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华为不会造车。面对汽车产业的红利,科技公司选择作为服务商参与到汽车制造体系中,试图用科技的手段在汽车产业中深度耕耘。
无论造车运动如何风靡,持有造车入场券的依旧是资本大鳄。他们拥有雄厚的财富实力、广泛的资源、熟稔的用人之道,且洞悉商业的实战经验,无形中加剧了造车运动的竞争强度。
一入侯门深似海
安全与质量问题,是造车新势力头顶上挥之不去的一片乌云。
虽位居智能电动汽车的龙头地位,特斯拉却频繁陷入产品争议与安全漩涡。截至5月20日,特斯拉的市值较顶峰时期跌幅高达1/3。
刹车失灵的争议、安全事故的频发、自动驾驶的失控,已经让特斯拉的口碑崩坏,这不仅是对特斯拉的打击,更是对造车新势力泼了一盆冷水。
在此之前,处于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均遭遇过自燃事件,无疑增加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疑虑。造车新势力安全与质量的争议,从未停息。
造车先锋们在安全质量非议中的处境,为后来者们敲响了一记警钟。有资金造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若无法妥善处理安全质量问题、严格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筛选、对产品品质进行高度把控,造车新势力的失败是必然的。
阻挡造车新势力步伐的还有动荡的供应商体系。当前最让车企头疼的是缺芯潮。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一场缺芯潮席卷了汽车产业,今年第一季度,福特、FCA、丰田等相关车企因为缺芯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停产。这不仅要求车企增强对供应链体系的掌控,也要求车企有能力应对大环境的动荡与冲击。
深耕汽车产业多年的传统车企尚且如此,造车新势力的压力可想而知。
汽车产业的变革仍处于新兴探索期,摆在中国造车新势力面前的还有一道人才难题。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统计,2020年ADAS方面的人才缺口占比达50%,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缺口为45%。
众多参与者涌入造车赛道,势必造成该行业的激烈的竞争,人才竞争尤为激烈。一场人才抢夺战在汽车产业打响,没有汽车制造基础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势必将为之付出更高的成本。
虽然造车准入门槛逐步降低,但对中国造车新势力而言,犹如平地起高楼。入局者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造车可谓是一入侯门深似海,看似红利尽显,实则暗流汹涌,风险遍布。
在新一轮的造车运动中,涌入者的信心之巨、资源之丰、实力之强,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造车依旧是一场残酷的淘金之旅。
早在2000年左右,便有来自手机、烟草、白酒、家电领域的企业涉足汽车制造业。如波导曾在2003年时收购原南汽新雅途公司的部分股份;云南红塔集团则与一汽集团合作重组原云南蓝剑汽车公司;白酒公司五粮液集团曾收购了新晨动力公司部分股份;家电企业春兰、美的、奥克斯也分别收购了东风专用车公司、云南客车厂、沈阳双马等企业股份。
彼时中国汽车制造业才在起步发展期,跨界者涉足汽车业的方式多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最后大多以败北收尾。一场外来者进入汽车业的热潮短暂消逝。
入局造车的参与者需认识到汽车制造业的风险性,审慎理性地评估造车的可行性。
造车红利虽诱人,但切忌贪杯。
“SPC”模型解读中国新兴造车入局者竞争力
虽然造车赛道格外热闹,但由于各家起点不一致,形成了一个参差不齐的竞争格局。亿欧EqualOcean利用“SPC竞争力分析模型”对中国新兴造车入局者进行了剖析。
亿欧EqualOcean通过“SPC竞争力分析模型”的三大维度,即战略与价值观(Strategy&Shared Value)、产品与技术驱动(Product&Tech-Driven)、顾客与经营能力(Customer&Operating),对中国造车新兴入局者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我们发现,目前蔚来暂居领导者的位置,威马、小鹏、理想则紧随其后,在SPC模型中靠近核心区域。在战略与价值观上,蔚来、威马、小鹏、理想皆是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积极响应者,致力于推动绿色出行。四者的产品和技术目前已接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截至2021年4月底,蔚来累计交付已超10万辆,威马、小鹏、理想的交付量也颇为可观。此外,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尤为注重消费者的反馈,推崇用户至上的运营理念,在中国汽车品牌中作出了表率。
由于另起炉灶的汽车人先行一步,爱驰汽车、高合汽车、天际汽车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但从SPC模型来看,它们均在次核心区域。在战略与价值观上,它们具有先发优势,产品和技术经过时间的打磨,已具备交付能力。爱驰汽车虽然量产较早,但交付数量不容乐观,高合汽车与天际汽车刚步入交付期,节奏较为缓慢。它们目前均没有较为稳定的用户基础,后续在产品质量和用户运营层面仍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车企推出的新兴品牌,如智己汽车、极氪汽车、岚图汽车等,它们不仅肩负着传统车企创新转型的重任,且集结了中国头部主机厂集团的心血,拥有着强大的资金实力、扎实的汽车制造能力、稳定的人才与技术积累,或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一支强悍的队伍。虽然它们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与价值观,及沉淀多年的技术实力,但作为新兴汽车品牌,它们缺少一定的用户基础,及互联网时代的运营能力,所以多处于SPC的次核心地区。
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对新入者并不太友好。由于走在前列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步入下一阶段,新入局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仍然在停留在团队组建、产品研发、产销体系构建等层面,虽然顺应了时代风口,但缺少汽车制造业的相关经验,尚未形成明确的汽车产品定位,没有稳固的用户基础,因此均位于SPC模型的边缘区域。它们仅获得了造车的入场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是前途未知,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基于当前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亿欧EqualOcean对未来五年的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进行了如下预测。
第一,中国造车新势力在两年内将再次经历一场大洗牌。由于入局者众多,头部梯队较为稳定,从产品上市到用户交付,造车新势力的时间窗口期只有两年。
第二,中国造车新势力将掀起一波上市潮。由于造车新势力的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作为重资金的造车行业势必将出现一波上市潮,通过上市为造车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第三,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将仅有3个名额。随着五花八门的智能汽车出现在市场上,消费者将用“脚”投票,造车新势力也将以销量定胜负,以服务口碑赢人心,最后将只有3个名额进入第一梯队。
第四,中国造车新势力将与传统汽车企业分庭抗礼,平分中国汽车市场。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在了前列,未来五年,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与服务将有希望与传统车企分庭抗礼。
第五、中国造车新势力中将出现世界级的汽车品牌。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不断攀升,将有效提升智能电动汽车的品质,推动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产品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变革中的汽车产业展现了虹吸效应,拥有巨大的蓝海市场与机会红利,吸引跨界者的狂热入局。参与者们虽一时难论成败,也无法预测未来格局的变化,但大规模资金与人才的涌入,定将推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升级、产业的发展,构建庞大的汽车生态体系,打造稳固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引领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风潮,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