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牛谷月
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刊登、播放、张贴或者散发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广告。”
然而,记者注意到,近日,一篇标题为“连续补课43周,8岁少女不幸离世:同样的悲剧还在上百万家庭里上演!”的文章出现在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视线中。本以为是教育启示类文章,点击阅读才发现,这是一篇豌豆思维的卖课软文。文章利用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引导点击,获得广告流量。不少家长质疑:“宣传8岁孩子的自杀悲剧来‘卖课’,豌豆思维营销底线何在?”
以8岁女孩自杀为噱头专家:不安全行为可能引未成年人模仿
“一个来自山西的富家少女,在花一样的年纪里,每天一睁眼就是无休止的补课,从早晨八点持续到下午六点,八个老师轮流辅导。最终少女不堪压力而崩溃,来到天台纵身一跃...”这是这篇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一个8岁女孩因为教育辅导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故事,后面还配了一张一个女孩子站在天台纵身跳跃的动图,不禁让人揪心。
(截图自公众号文章)然而,文章的后面,却开始援引一些名人的育儿经验,并举例某演员的孩子因为一直上思维课程,“各项能力都发展得不错”。文章的后半部分,几乎全是关于豌豆思维“限时0元领取、限量前200名”的体验课程介绍。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夸张标题进行宣传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这种“标题党”的文章属于不良信息,不管文中有没有深度链接和商业导流项,它都是一个违法违规的行为。
2020年3月1日,由国家网信办出台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规定》明确指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的”“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的”等内容的不良信息。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春晖指出,一些网络内容制作者为了骗取用户的点击量,发布和展示惊悚、残忍的图片和视频,同时还兼有“标题党”嫌疑,致人身心不适,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心理损害极其严重。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超过1.7亿,智能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工具。王春晖表示,未成年人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网络发布的一些不安全的信息内容鉴别力较弱、自控力较差,很容易在模仿后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未成年人模仿网络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涉嫌违法宣传专家:靠“标题党”营销只会丧失自身公信力
《广告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等内容。
朱巍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媒体发布的此类软文,应当把它认定为广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有认定它为商业广告,才能够适用《广告法》相关的规定,得以有效治理。”
“自媒体发布的此类软文,之所以能够成为在线教育广告中的一个‘毒瘤’,难以治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目前《广告法》对于自媒体广告没有明确规定。”朱巍分析道,在这类广告的利益链条中,很难真正明确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与广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只要是存在商业推广信息的,不管通过任何途径发布,都应当算为广义上的广告。”
“所以,这(上述豌豆思维卖课软文)是一种违法宣传。”朱巍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类在线培训机构的目标人群主要是未成年人,引诱购买的方式,也属于违反《广告法》的行为。”
对于此类自媒体广告的治理,朱巍表示,要广泛使用信用惩戒机制。因为仅一次的内容删除,不影响以后继续发布同样的违法违规内容。“建议对自媒体账号和背后的人、组织、公司进行信用处理,列入黑名单制度。”
朱巍指出,这是一个互联网生态的治理问题,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商家靠自媒体“标题党”营销只会丧失自己的公信力,只能让消费者更加厌恶。“劝诫商家:不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取流量,去获取一些所谓的短视的购买力,商家将来丧失的可能是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口碑。”
公开资料显示,豌豆思维VIPThink品牌建立于2016年,隶属于广东快乐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3-12岁少儿的数学逻辑思维、专注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2017年至今共进行五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为2020年11月1.8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创新工场、软银集团、DCM资本、奥飞娱乐等。据黑猫投诉平台,有关豌豆思维的投诉达25条,投诉理由包括诱导家长买课、未服务不退费、以“0元学”为幌子诱导消费、长期电话骚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