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蝌蚪五线谱
还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的食草动物吃肉的画面吗?你是不是好奇作为食草动物的羊、牛、马等,怎么会去主动吃肉?
马和牛吃鸡其实,经过笔者对以往类似事件的“旧案重翻”以及对生物学、畜牧学研究文献的查阅,“食草动物吃肉”这件事还真是合理的。
这个现象背后还牵连着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草动物“开荤”的可能性
传统观点按食性将动物划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涉及问题较多,暂且不谈。
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食肉动物就是以肉类食物为主的动物,食草动物就是以植物食物为主的动物。
为何会造成这种食性分化呢?理论上,这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的差异有关。
首先,从牙齿上来看,犬齿是区别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鲜明特征。犬齿位于门齿和前臼齿之间,犬齿又尖又长,用于撕裂和切断较难分解的食物。
但这个特征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某些灵长类也长有锋利的犬齿,但却主要以植物为食。
另一些食草动物的犬齿虽然不发达,但依靠门齿切断肉类也完全可以做到。所以,所谓的食草动物就有了第一个开荤的可能性。
大象吃鱼羊吃小鸡视频截图(来源:新浪微博)鹿吃鸟其次,从消化道上来看,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的肠道长得多,且崎岖不平,布满褶皱,更有发达的盲肠,因此十分适合进食含有大量纤维素的、比肉类难以消化的植物。
不过话说回来,食草动物的这套肠子连植物都可以消化,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进食易于消化的肉类更是不在话下,只不过食草动物对脂肪的代谢功能远弱于食肉动物。虽然如此,食草动物仍然有了另一个开荤的可能性。
三类食性动物的消化系统区别(来源:百度文库)以上只是理论上的推理,那么实际的可能性呢?
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易于吸收,而且氨基酸种类也较多,更具营养价值,加上风味绝佳,因此在生物界,不管是食草还是食肉动物,很难有成员会选择植物蛋白,而抵制动物蛋白。
下面这组动物就说明问题了:在长期进化中,食草动物的身体特征早已让它基本失去获得肉类的能力,但如果食草动物在野外偶尔获得肉类,会毫不犹豫地敞开怀抱。
更有国外学者最新的动物行为研究发现,如果一只食草动物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无意中杀死了一只弱小的动物,就会对自己有杀死动物的能力印象深刻,并且会吃掉自己的“战利品”。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食草动物虽然占据了食草的生态位,并且身体结构也演化得不再适合捕猎,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偶尔能吃到并且愿意吃到一顿荤的。综上可见,食草动物完全有“开荤”的可能性。
人类给食草动物“开荤”
以上的分析都是基于“食草动物在野外生存”这个前提下,我们得出食草动物完全有“开荤”的可能性。但如果食草动物在人类的饲养下呢?
有了人类饲养手段的干预,它们每天吃的饲料并非一成不变。在畜牧业养殖中,这些温和动物的“菜谱”让我们业外人士大跌眼镜。
牛对动物性饲料的消化率(来源:知网)畜牧业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以最短的饲养周期获得达标的“产品”。
但刚才我们说了,相比于肉类,植物更难消化和吸收,如果单靠植物饲料来满足食草动物的饮食,恐怕很难达到其最希望看到的预期,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种叫作“动物性饲料”的东西悄然进入畜牧业,包括肉骨粉、骨粉、肉粉、动物内脏、血粉、角粉、油渣、骨胶和鱼粉等饲料。
动物性饲料加工(来源:Wiki)这些饲料的大面积使用源于1981年英国政府制定牛饲料加工工艺允许使用牛羊等动物的内脏和肉骨作为饲料的政策。
这些含有动物源性蛋白的饲料效果出奇,以一头牛为例,对其投喂的13种动物饲料中,有11种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达到了70%以上。
而人类给动物开荤的奇效之下,却潜藏着巨大的传染病隐患。
食草动物“开荤”与疯牛病
在英国及许多欧美国家的饲料加工厂,对动物性饲料的选择也有经济上的权衡,因为鱼粉的价格高昂,很多人便把目光投向相对廉价的羊内脏和骨肉粉。而制造用于这些内脏和骨肉粉的山羊和绵羊中,普遍流行一种神经性的传染病——羊瘙痒病。
一旦牛食用含羊瘙痒病致病因子的动物性饲料,会通过几条传播路径受到感染,患上疯牛病。
患有疯牛病的病牛(Wiki)一是羊瘙痒病致病因子进入牛的消化系统,先进入血液循环感染淋巴细胞,再感染大脑神经系统。
二是致病基因进入牛的消化系统后,先感染肠胃末梢等外周神经,再通过外周神经感染中枢神经。
在此基础上,牛体之间的接触传染、母牛与幼牛的“母婴传染”、粪便等排泄物传染……会使疯牛病在牛群之中蔓延。
随后,这些含有疯牛病致病蛋白的产品便大量流入市场。
反刍动物的胃部结构(来源:百度文库)疯牛病致病因子在同类动物中较容易传播,也可跨属传播,而且一旦成功跨属传播,在被传播属之间的流行就容易多了。
更可怕的是,跨属之后的传播潜伏期还很短。
疯牛病又叫“牛海绵状脑病”(BSE)是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顾名思义,被传染的牛,其脑神经会呈海绵状,大脑功能减退,精神错乱,行动失常,最终导致死亡。
而食用了染上BSE牛肉的人,会有患上“克—雅氏症”(CJD)的风险。这种疾病会让人的脑部也变为海绵状,最终因神经错乱而死亡。
从1986年英国发现第一例感染牛海绵状脑病的牛,到1996年英国19岁小伙斯蒂芬因食用患疯牛病的病牛牛肉而感染克—雅氏症死亡,截至2016年,整个英国有178人被克—雅氏症夺去了生命。
近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遭受着疯牛病的威胁,并且疯猪病、疯羊病的报道也开始出现。
有鉴于此,我国防患于未然,农业部已于2001年发出通知,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包括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肪、干血浆和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
没有了动物性饲料,但又想让牲畜们快快成长达标咋办?近年来,在动物饲料上我们也在探索新的出路。
比如:充分利用熟全脂大豆、棉籽粕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例合理的植物蛋白资源;利用过瘤胃保护技术,使动物获得更多的能量,抑制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改进饲料的利用率;利用饲料添加技术等。
原来表面上看着诡异的食草动物吃肉的现象,背后更蕴藏着一段更让人扼腕的传染病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