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从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到一物一码,广东二维码探路市民服务

时间:2021-06-26 17:45:28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从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到一物一码,广东二维码探路市民服务

日前,广东佛山南海区推出国际二维码统一赋码平台,推动国际二维码在区内政务信息化系统使用,实现协同管理。

据了解,作为城市统一代码标识的这一国际二维码,是唯一由中国倡导、面向全球发行的国际代码,已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输出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家认为,国际二维码当前的核心竞争力是唯一性,解决了传统二维码技术存在码制混乱、安全性差等问题。除了技术优势之外,背后的数据融合互通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转的核心。

作为南海城市大脑二期建设,国际二维码统一赋码平台正是响应广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工作要求的实践。广东推出的一人一码“粤康码”、一企一码“粤商码”,到部分地区正在推进的“一物一码”,从政府管理到市民服务全面落实。

国际二维码统一赋码平台上线

为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广东佛山南海区日前推出国际二维码统一赋码平台。以二维码标识为输出介质,通过该唯一标识为区、镇、街三级业务部门提供二维码引擎等公共技术能力,同时支持多方应用通过开放平台接入。

据了解,南海区正逐步推动区内政务信息化系统统一使用国际二维码,不同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同一二维码获取信息进行管理和服务,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扫描同一个二维码,政府管理者、企业、市民可以了解到对应的设施、场景、商品的数据信息。同时,系统后台设置权限等级,不同权限等级的主体扫码后只能看到对应权限能显示的信息。

在疫情防控当下,南海区还将国际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冷链食品溯源与监管,以及医院药品外送服务。

例如,国外进口冷链食品的原产国、批次号、商品名称、食品卫生标准等信息,通过扫码即可展现。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则通过国际二维码实现了药品和患者信息匹配与加密,承载患者和处方信息,通过物流公司把药品送到患者手上。

近期,南海区还将在城市管理领域推广国际二维码,包含户外广告、门前三包、建筑工地、渣土车、村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水道内河、路段养护、公厕、临时摆卖点等12个智慧应用场景。

唯一性体现竞争力

当前,二维码已经在移动支付、证件管理、电子票务、资讯阅读、生产管理、餐饮服务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与腾讯联合发布的《2020码上经济战疫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码”上经济交易额同比增加25.86%,1月23日至5月6日,政企个人总用码量达1400亿次,人均节约耗时29.2小时。

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超曾表示,中国已成为二维码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中国二维码应用占全球九成以上。

据了解,此次国际二维码的推出由南海区与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ZIIOT)共同合作,引入了基于IDcode标识体系的国际标准化二维码(MA码),作为城市统一代码标识,以此解决不同编码体系之间、不同码制标准之间、同一码制标准下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的难题。

ZIIOT自主研发的国际二维码是ISO/IEC 15459国际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唯一由中国倡导、面向全球发行的国际代码,已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输出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实现政务互联之外,国际二维码技术还能有助于商户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南海区西樵镇的水产养殖大户何氏水产便使用了国际二维码——何氏水产每条鱼身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记录了活鱼来源、暂养池、监测数据和运输时间等信息。何氏水产副总裁王丁旺介绍,这已成为产品卖点之一,利用统一标志和国际二维码利于产品走向全国、全球。

国际二维码的自主研发优势,未来在国际应用上有何空间?

“目前来看,国际二维码的技术优势主要是‘码’的唯一性,这是其核心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信息所副研究员范佳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每一个对象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身份标识,解决了传统二维码技术存在码制混乱、安全性差等问题。

如需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范佳佳认为,需要看二维码产业链是否健康,以及各地已有的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竞争性。除了二维码编制上的技术优势之外,背后的数据融合互通是支撑整个系统运转的核心。

从政府管理到市民服务

事实上,二维码的出现,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重塑社会治理与政府服务模式。

国际二维码统一赋码平台作为南海城市大脑二期建设,正是响应广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工作要求的实践。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在全国率先探索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打破条块分割界限,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治理,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获悉,面向全省市场主体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粤商通上线涉企高频服务1169项,集成158类电子证照,日前注册用户突破800万,已达广东超六成的市场主体。这些企业可领取专有唯一的“粤商码”,查看商事登记、社会信用、供需情况、中标经历等信息。

从政府管理向市民服务功能转移的,还有上海随申码。范佳佳介绍,随申码应用场景较多,并,包括健康码登记、线下政务大厅办事、乘公交、医院预约挂号和结算、核酸检测和疫苗预约、使用城管执法终端对持码者进行身份信息确认、电子责令整改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的开具等。

由于涉及到多主体的数据,安全保障也至关重要。以随申码为例,亮码及扫码数据统一存放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政务云数据库中,传输按国保标准加密,个人信息与用码记录均符合国家等保三级安全认证。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更大程度使用的,还是各地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健康码。由居民自主录入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核验,实时更新并自动统计分析,将庞大的上报管理模式简化为平台和用户的两端关系。

去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后可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统筹兼顾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利用。

与各国建立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也在今年推行。今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随着各国纷纷加快疫苗接种,疫苗互认成为健康码国际互认的核心内容。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由此推出,用于展示中方出境人员核酸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和疫苗接种情况等健康信息。健康证明内含加密二维码,可凭中国提供的公钥验证并读取信息。

对于部分地区落实的给物赋码,“一物一码”是否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范佳佳认为,主要目的还在于溯源和跟踪,即监管物体流动的整个链条,需要考量扫码的是哪类人群、扫码的目的以及背后数据是否实时变化等因素。

(作者:张雅婷 编辑: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