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等部委发文支持乡村振兴,分析称今年财政和信贷投入或达数万亿元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周三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在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意见指出,将采取平稳过渡和梯次推进相结合、统筹谋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市场化运作和政策扶持相结合、鼓励创新和防控风险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子市场有效发挥支农作用,到2025年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加大在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但资金回报率都偏低,市场化主体参与的意愿可能不强,政府主导的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源,将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和考核评估手段,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的积极性。
此外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工作机制、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出更多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同时,督促金融机构强化信贷风险防控,规范法人治理和内控机制,加强贷款资金用途和质量监测。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
意见指出,要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研究支持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模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
意见还提出,要大力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创新开展产业带动贷款,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品,加大民生领域贷款支持力度,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畅通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
钟正生分析指出,乡村振兴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乡村振兴专项债、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增减挂调剂和流转收入、信贷资金。如果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提高到韩国新村运动时期的平均水平5.8%,用2020年的财政支出计算,则未来每年至少还有9,086亿元的增长空间。
信贷资金方面,假定今年新发放乡村振兴贷款占新增信贷的比例,持平于2018-2020年精准扶贫贷款的占比17.5%,在今年存量信贷增速12%假设下,今年投向乡村振兴的贷款将达到3.6万亿元。在乡村振兴专项债方面,乐观情形下仅建设高标准农田,就可以募集资金几百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梦宇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涉农贷款规模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涉农贷款中纯信用贷款占比逐步提升。预计大型银行在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民经营性贷款等方面的授信指引将逐步完善,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有所拓宽,农村金融覆盖面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