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提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浙江目标“蓝色大海”
海洋经济实力稳居第一方阵、海洋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双循环战略枢纽率先形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标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为海洋强省建设制定五大目标。
“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
“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具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某一地区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经济社会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17年,我国提出上海、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计划。目前,国内很多沿海城市都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如天津、青岛、大连、宁波、舟山等。”
“从整体看,沿海省份省会城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海边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是有依据的,显示错位发展思路。”徐浩平认为,青岛、深圳就找到了自己的良好定位。
作为海洋大省,2020年,浙江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约8.3%。展望“十四五”,《规划》明确,浙江将“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同时,为提升海洋经济内陆辐射能力,《规划》提出,推动浙江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其中,“一城”驱动即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四带”支撑即联动建设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生态海岸带、金衢丽省内联动带、跨省域腹地拓展带,推进海洋经济内外拓展。
“支持宁波建设国际海洋中心城市,这是宁波的新定位——专心做好海洋城市。”徐浩平表示,通过港城一体化和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宁波城市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徐浩平还表示,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不可能只有杭州、宁波两大城市,浙江需要培育大城市的第二梯队也就是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浙江的中坚城市。
在对外合作方面,浙江将增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聚力形成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即以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集群和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培育形成三大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即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业集群、现代海洋渔业集群和滨海文旅休闲业集群。
为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能力,浙江将共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物流圈,共筑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服务网,共推长三角一体化港航协同发展,深度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际海洋经贸合作。
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
《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浙江要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为此,《规划》提出做强海洋科创平台主体、大力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积极培育海洋科技型企业主体、强化海洋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增强海洋院所及学科研究能力、提升涉海院校办学水平、强化海洋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一系列措施。
在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看来,目前浙江的科技含量还有限,在当下科技竞争的格局下,要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完成转换,充分利用民营经济的经济动能和市场动能。
“同时,也要能够承载国家的战略科技发展的重任,相互之间要有协调。”宋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针对‘卡脖子’的项目,很多都是国家队来扛鼎,民营经济相对弱一点。”
“全国各省都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功能和作用,浙江要做强海洋创新能级,需要考虑如何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即基础产业的优势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和目标,体现出浙江的特色,既能传承历史的优势,又能够抓住国家未来长远的新型战略目标等。”宋丁说,对于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海洋经济发展,政府要有通盘考虑,要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在“十四五”期间布好局,走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