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吉金耀河东”,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展山西青铜文明

时间:2021-07-10 09:48:14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吉金耀河东”,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展山西青铜文明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近日推出“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展览以山西青铜文化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展示山西孕育的青铜文化,涵盖所爵、鼎、觥、鬲、簋、豆等多种青铜器形。

吉金,青铜器的雅称。青铜是维系先秦礼制的重要资源,铜业生产亦是夏商周三代社会生产的重要门类。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往往能真实反映其时等级身份与礼制思想,揭示社会分层、列国联姻、文化交流、礼制改革等珍贵的历史信息,并为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河东,山西南部古名,亦可泛指山西。山西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东接太行,西临黄河,“表里山河” 是对这片土地最合宜的赞词。河东青铜文明顶天而生,向土传承,历经三代,延绵不息。山西出土的大量商周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诉说着中国历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山西域内的青铜冶铸遗址,拥有采矿、冶炼、铸造三环节齐备之技术形态,凸显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明创造;山西孕育的青铜文化,见证着中原商周文明体系与北方半游牧和游牧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本次展览以山西青铜文化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商土西疆”涵盖了二里头至晚商时期,讲述晋南地区在中原青铜文明肇源阶段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夏商时期作为中原王朝与北方地区的边地与交流孔道所经历之历史变动。第二单元“封邦河东”展示西周晋南各封国之吉金,揭示作为西周疆土的晋南地区之政治、文化与社会体系,窥见西周分封之苦心孤诣。第三单元“文质相应”依循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足迹,探索晋系青铜文化风格是如何在不同人群与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第四单元“晋风流转”介绍以赵、魏、韩为主的三晋文化,描绘其对晋文化的发扬扩大,及其对秦汉制度与物质文明的深刻影响。第五单元,全面回顾北京大学和山西在考古方面的合作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在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山西省打击文物犯罪追缴文物中划拨一件春秋蟠螭纹铜甗入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也专门展出。

青铜爵出土地点:运城夏县裴介镇辕村年代:二里头文化时期收藏单位:运城博物馆

公元前两千纪左右,青铜技术已较为成熟,以范块法所铸造的青铜礼器,器壁较薄,形制复杂,成功模仿了当时的陶器形制。青铜技术的出现是早期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其技术源流、发展过程尚有许多未解之题。此件青铜爵发现于山西夏县裴介镇,其造型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相近,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二地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片区域曾出现青铜铸铜作坊,而夏县的位置可能指示着此青铜技术的来源方向。

铜鼎出土地点:运城平陆前庄年代:商前期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铜鼎出土地点:运城平陆前庄年代:商前期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平陆前庄遗址位于距离晋豫交界不远的黄河北岸。同器群中出土青铜礼器共计6件,另有若干青铜兵器,其铸造工艺已达到十分成熟的水平。平陆前庄出土的铜鼎属于体型较大者,其造型和纹饰与郑州市各青铜窖藏出土的二里岗上层文化晚期器物十分相似。二里岗文化时期历时约有二百年,惜因尚未发现属于此个阶段的大型墓葬及遗址,以致于对其内容仍所知较少。因此,平陆前庄的发现十分重要,显示了早商文化最迟于二里岗文化晚期已控制了运城盆地,应是与据守附近的铜矿及盐池资源及黄河水路交通网络有关。

龙形觥

龙形觥出土地点:石楼桃花者村年代:商后期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龙形觥出土地点:石楼桃花者村年代:商后期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铜觥,为盛酒器,在考古发掘中罕见出土,最早见于殷墟文化二期。器盖的龙首造型模仿了安阳殷墟常见的瓶角龙,但铸器者将器身拉长,并以各类水中生物的纹饰代替了殷墟文化中常用的饕餮纹、鸟纹和虎纹,此器上也不见常见于殷墟铜器上作为底纹的云雷纹,可知铸器者从殷墟文化中提取了设计的元素,但也大大改造了觥的器形与纹饰,创作了此独特的精品。

叔虞方鼎

叔虞方鼎出土地点:天马-曲村晋侯墓地M114年代:西周早期收藏单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立耳,直腹,平底,四柱足。腹部饰以云雷纹为地的大兽面纹,四角及腹中部有“F”形扉棱,柱足饰云纹及蕉叶纹。腹内壁铸有铭文8行48字。

《吕氏春秋》和《史记·晋世家》都记载过一个与晋国始封有关的故事:周成王和胞弟唐叔虞一起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形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这个圭分封你。身边的史官便奏请选择吉日分封叔虞,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史官却说“天子无戏言”,天子一说出口,史官就要记录,就要用礼仪来完成它,就要用鼓乐来歌颂它。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晋侯墓地M114出土的这件方鼎,其作器者就是这位唐叔虞。

鬲出土地点:天马-曲村晋侯墓地M114年代:西周早期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敞口,立耳,直颈,分裆,矮柱足,平盖,器形硕大。两侧有矩形缺口以纳耳。颈部饰一周3 组兽面纹,3袋足上均饰大兽面纹,两侧以立鸟纹补白。器形硕大,此种体形的鬲较为罕见。

气盉

气盉出土地点: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年代:西周中期收藏单位:临汾市博物馆

整体呈站立的凤鸟造型,鸟冠在下葬时已残缺。胸前伸出管状流,背上开一椭圆形口,其上有盖,盖内有铭文8行52字。

由同出的铜盘(M2002:5)铭文可知,所记事件是穆公命令一个叫“气”的人,将其所属的仆驭臣妾全部转归霸姬,气开始并没有执行此命,霸姬将气讼至穆公。穆公命气发誓要听从命令,又命气增加誓言,如有违誓,就处以鞭刑,逐出宗族。气记录穆公的命令和自己发誓的内容。盉铭是对盘铭的节录,省去了盘铭开头说明事由的一段文字,对气的誓词,也只录了第二次的“增”词。之所以如此节录,很可能是因为盉盖空间所限,而凤鸟形的盉体弯曲幅度又过大,难以铸造铭文。已有学者指出,这套盘盉的作器者实际上是“霸姬”,器名应定为霸姬盘、盉。

夺簋

夺簋出土地点:垣曲北白鹅墓地M3年代:西周晚期收藏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夺簋出土地点:垣曲北白鹅墓地M3年代:西周晚期收藏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簋盖母口,中间设喇叭状捉手。簋身敛口,圆鼓腹微下垂,下接圈足,足下附三个扁支足,两侧半圆环耳,耳下接短垂珥。盖面近沿处与器身口沿下均饰窃曲纹,器盖靠捉手处及腹部饰瓦楞纹。该簋年代在西周晚期早段,早于M3的年代。

器盖、器内底均铸有94字铭文(含重文2字),内容相同,布局和字体略有差别。

甑出土地点: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8年代:春秋早期收藏单位:黎城县文博馆甑出土地点: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8年代:春秋早期收藏单位:黎城县文博馆

甑、鬲一体,立耳,侈口,鬲鼓腹,分裆,蹄足。甑口沿下饰重环纹一周。

错金铜盖豆

错金铜盖豆出土地点:长治分水岭墓地M126年代:春秋战国之交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分水岭墓地位于长治市北郊。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长治市区基建中发现了大量墓葬,其中东周墓自春秋中晚期之际延续至战国中晚期,连贯地展现了晚期晋文化葬俗葬制的变迁。

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嵌错金、铜等表面装饰技术十分盛行。器表预铸、修刻出纹饰槽,其后将金丝或金片嵌入,称为嵌。嵌金纹饰需压实、裁剪、磨光,称为错。战国后期,伴随银、汞冶炼技术的成熟及细金工艺的发展,又出现了金银嵌错、鎏金等新工艺。

分水岭M126出土的错金青铜器做工精细,外观华美,是东周青铜艺术的典型佳作。

鼎出土地点: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M25年代:战国早期收藏单位:长治市博物馆鼎出土地点: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M25年代:战国早期收藏单位:长治市博物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