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
2021年3月21日,北京金融街,中国人民银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就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降息降准、如何应对美联储可能的货币收紧等热点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央行强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以下是发布会主要内容:
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结构上,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价格上,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央行是否担心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所带来的风险,包括人民币贬值或者资本外流等,对于这些风险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孙国峰表示,2020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不搞大水漫灌,同时根据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去年5月以后,货币政策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领先态势。应当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金融相互影响,但由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存在着时间差,因此美国货币政策和中国货币政策有不同的操作,也是很正常的。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央行打算如何应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的外部冲击?
孙国峰表示,从金融市场来看,中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目前在3%左右,比前期还有所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所以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呈现了哪些结构性特征?预计下半年社会融资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融的结构有一些分化,少增或者多减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影子银行压降使表外融资减少得比较多。上半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了8436亿元,同比多减8699亿元。二是去年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量都比较大,今年是恢复了常态化增长,所以有一个高基数的对比。三是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和股票融资有所增加,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135亿元;非金融企业的股票融资是4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94亿元。
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服务好实体经济,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将平稳增长,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如何判断PPI下一步走势,是否认为6月的回落是趋势性的,在此次全面降准的基础上,未来是否还有进一步降准甚至降息的必要性?
孙国峰表示,近一段时间,我国PPI上涨幅度较快,这既有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导致PPI负增长形成的低基数因素,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影响。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应当客观看待。一方面,这是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高读数,对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PPI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历史上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的下探或者冲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总体看,我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给恢复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减弱,PPI有望在今年4季度和明年趋于回落。
关于降准,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