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让写作成为孩子的终身优势?来听听《张泉灵的作文课》
42岁之前,张泉灵留给外界的标签,是坐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的著名主持,知性干练的形象深入人心。兢兢业业18年,她在央视站稳了脚跟,却又毅然离职,经营起自己的教育品牌“少年得到”。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她领衔的“泉灵的语文课”曾押中了2020年北京中考作文题。
7月16日,张泉灵开了一场发布会,围绕她的新书《张泉灵的作文课》,分享了出版背后的初心与筹备历程,并与广大师生家长畅聊青少年阅读写作与语文学习方法。
《张泉灵的作文课》张泉灵表示,自己被家长问得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家孩子为什么写作文不是流水账,就是干巴巴?”在她看来,写作应该是一个输出内心感受的过程,如果孩子从根本上就没有打开感受力,没有输入,何谈输出?
“如果把作文比喻成一个人,那么观察与想象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了任何一条都会举步维艰。从小学会观察方法,养成想象习惯,对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孩子的写作素养至关重要。”同时,“写作本质上是一场思维的体操,是一门有法可循的艺术。只有发现根本问题,找到正确的工具去解决,才有可能让孩子也做到‘下笔如有神’。”
在张泉灵的记忆里,自己小时候所接受的写作训练,可以简单概括为“多读多背多看,等着开窍”,然而这种学习没有章法,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我当时就很想知道,那些读了、背了、看了的东西,到底在头脑里经过什么样的加工,才能变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此后,张泉灵与教研团队接触了大量教育学、心理学、戏剧表演学、文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发现原来在不同的学科里,其实早就存在各种好用的思维工具,只是并没有人把这些工具综合起来,形成帮助表达的系统方法。
张泉灵这一套系统的写作工具与思维模型,被形象地划分为五感小人、放大镜、小翅膀等观察工具,小沙漏、魔法棒、向日葵模型等思维、想象、阅读工具……并被收录进了新书《张泉灵的作文课》。而在此之前,它们已经在由她主讲的“泉灵的语文课”中得到了实践应用。
据介绍,“泉灵的语文课”作为少年得到的知名课程,自2019年上线以来就备受关注。近年来,课程邀请到沈祖芸、申怡等语文教育领域学术专家共同教研,被引入全国多省市小学的语文课堂,如今已成为在线教育行业中“大语文”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不过,当被问及押中中考作文题这一突破点,张泉灵的回应很实在:“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考题是有规律性和延续性的。”以北京市的考题为例,两个选题中必有一道想象题,而想象类作文中能改变的也无非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大要素,只要带着学生多练手,总有一天能“撞”上。
而从近年来课程与考试改革的趋向中也不难意识到,语文不仅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跨学科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因此张泉灵表示,打造语文课的初心,正是基于家长们对“提升孩子语文能力”的真实而迫切的需求。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张泉灵的作文课》系列图书一共分为两辑四册。第一辑为基础篇,分别为《这样观察,作文更丰富》和《这样想象,作文更精彩》,首发后得到了语文特级教师史建筑、语言学者李倩、北京大学教授李鹏飞、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等业内专家的推荐。第二辑则是进阶篇,分别为“写人作文”与“叙事作文”,更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张泉灵希望,这套作文书能与“泉灵的语文课”一样,帮助孩子搭建语文能力体系,让写作成为孩子的终身优势。
除了“泉灵的语文课”,少年得到近年也在综合素养类音视频课程上集中发力。在逾300门课程、五万条音频内容中,不乏知名经济学者薛兆丰、国学大家鲍鹏山、知名古生物学者邢立达等大咖作为主讲人开堂授课的身影,目前已涵盖美学、诗歌、古文、地理、科幻等众多领域。
从语文课到作文书,从大语文到综合素养,少年得到围绕“底层能力”与“终身成长”,力求在教育行业跑出自己赛道。从主持人转型创业者,张泉灵直言二者的初心很接近,都是抱着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行动,而得到市场反馈的速度更快,自然承担的压力也更大。“但我觉得在做那些没有尝试过的、有挑战性的事时,我整个人生的色彩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