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北京土市情报汇总 :成交20亿,小米、顺丰、京东先后摘地
时隔五年北京土地市场再挂物流地块,菜鸟、京东、顺丰竞相拿地;仅半年时间,北京工业物流用地出让面积及成交总额已与2020年全年数据基本持平。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数据,选址960统计,上半年北京共出让12宗工业用地、4宗物流用地,成交额合计超过20亿元,出让面积累计达130.8公顷,其成交体量和成交金额与去年全年相当。作为供应大年,2020年全年成交额19.31亿元,出让面积133.7公顷。
2021年上半年北京工业物流用地供应续写火热篇章,成交额创新高。
除供应颇丰之外,两大趋势引人注意:
1、阔别5年,物流用地回归北京土地市场。今年北京首次单独列出「物流用地」这一土地类别,此前物流用地一直归为工矿仓储用地之中。北京土地市场已有5年未挂牌物流用地,上一次物流用地成交还是在2015年。物流用地的回归,意味着北京物流用地进入规划升级、集约高效的发展阶段。
2、明星项目「拿地即开工」。上半年摘地项目中,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实现「拿地即开工」,落地快速。
工业用地:出让76公顷,成交额12亿
上半年北京共出让12宗工业用地,成交金额11.9亿元,出让面积达76公顷。
从区域看,上半年北京工业用地来自昌平、通州、大兴、密云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5个区域,京南地区一如既往,是工业土地主要来源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7宗土地,位列供应区域榜首;其次为通州,2宗土地;昌平、大兴、密云各有1宗土地成交。
亦庄新城主推「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的新型供地方式,上半年7宗成交土地中6宗为「先租后让,达产出让」地块,摘地企业包括经开区当地的瞪羚企业,以及来自海淀的科技企业、朝阳的上市公司。
所谓「先租后让,达产出让」,企业摘地后先以承租的方式使用5年,若在租赁期内完成约定的总投资、固定投资强度以及年产值、年纳税额的指标后,土地再予以出让,承租年限与出让年限之和不超过20年。
这样的弹性供地方式极大鼓舞了科技企业的摘地信心。
从出让年限看,在2020年几乎绝迹的「50年工业用地」再出江湖。12宗成交土地中出现2宗50年工业用地,其一为北京集电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12英寸存储器生产线项目;其二为小米在昌平摘地建设年产能1000万台手机的智能工厂项目。似乎在暗示高质量项目拥有50年工业用地的谈判空间。其余地块除1宗未标注出让年限外,皆为20年工业用地。
上半年,北京工业用地楼面价低谷出现在密云565元/㎡,次低谷区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从571元/㎡至1080元/㎡不等。楼面价峰值惊现通州,上半年唯一一宗M4工业研发用地,楼面价1955元/㎡。
物流用地:时隔5年再回归
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挂牌并成交4宗稀缺的物流用地,成交额共计8.3亿元,总出让面积达54.7公顷。
据了解,4宗物流用地分别来自平谷马坊物流园、密云经济开发区和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分别被菜鸟网络、京东、顺丰等物流行业翘楚收入囊中。从出让年限看,50年、20年物流用地兼而有之。
物流用地在北京市场有多稀缺?今年,北京首次单独列出「物流用地」这一土地类别,以往将其划归为工矿仓储用地之列。选址960检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发现,上一次物流用地成交于2015年12月24日。时隔5年,北京土地市场再次出现物流用地。
按照北京市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物流用地预计供应60公顷,其中大兴28公顷,平谷22公顷,密云10公顷。上半年物流用地累计出让54.7公顷,除大兴外,平谷、密云皆超额完成供地计划。下半年,北京市场物流用地放量将少之又少。
北京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部分截图)未来北京市场会不会继续挂牌物流用地?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北京物流专项规划》指出,到2035年北京物流节点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左右,与现状49平方公里相比,总用地有所减少。
物流节点包括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
全市共布局6个大型物流基地:在现有4个物流基地(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天竺综合保税区、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大兴京南物流基地、平谷马坊物流基地)的基础上新增西北(昌平南口)和西南(房山窦店)2个物流基地,总用地面积控制在12平方公里以内。
目前,现有的4大物流基地已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原则上不再扩大规模;新增的2大物流基地,每个物流基地的用地面积控制在100-150公顷左右。
总体而言,物流用地使用重在集约、高效,未来还会有,但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