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经纬
网红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通证经济……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金钱作为财富媒介的“垄断”地位正在终结,我们的工作、生活、投资等都将随之改变。不断涌现的新经济现象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个人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经济社会中,把握机遇,实现财富、职业、人生的升级?
编辑 | 赵佳然
审校 | 孙庆阳
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财富和经济的运行方式正在改变,与之联动的工作、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jwview
金钱作为财富媒介的“垄断”地位正在终结
我们所生活的经济体系至少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态混合而成的。
一种是消费经济(实体经济),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与这种经济密切相关;另一种是“钱生钱”的经济,即资产经济(金融经济),与这类经济形态密不可分的是资本家、金融人士等社会上极少一部分人。
可是,社会上流通的金钱中将近90% 都是由资产经济所产生的。普通人吃饭穿衣花掉的钱,在社会全部金钱流通中的占比不超过10%。大致来看,一成消费经济加九成资产经济便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
由于资产经济建立在消费经济的利息、手续费之上,因此消费经济稍有改变,资产经济就会大幅变动。现在,资产经济相对消费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经济状况更加不稳定。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极简主义,发达国家的消费经济正在萎缩。
另一方面,资产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但面临资金充足投资标的稀缺的局面。资金开始滞留,金钱本身的价值相对而言正在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新兴科技,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不断发展,使金钱的本源——价值可以实现电子化,因此原本金钱作为唯一的价值媒介而产生的垄断地位正在终结。保存、交换、测量价值的功能,不必再通过我们一直使用的金钱来实现。
未来,人们将不再只关注金钱,而去关注金钱所承载的根源——价值。如果能使价值最大化,就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在恰当时机和其他价值交换。价值本身就像是一种商品,金钱就像是商品的销售渠道。
假如现在有一个人存款为零,但在社交平台上有超过100 万的粉丝,他想创业的话很可能立马就能在主页上招募到创业伙伴,利用“云筹资”筹集资金,要是遇到问题,还能向粉丝请教。
这个人能把“别人的关注”这种很难进行货币换算的价值,在恰当时机转换成人脉、金钱、信息等其他价值。由于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保存对自己来说更有用的价值。
1. 下一个经济体系:价值主义
很多人都想不到,2004 年由“宅男”大学生扎克伯格开发的大学生交友网站的市值有朝一日能够远超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
当脸书的市场估值达到1 万亿日元时(现在已经达到50 万亿日元),它的营业收入、利润都还很少。很多擅长从财务报表计算企业价值的金融人士称脸书是毫无价值的“泡沫”。但当时脸书的全球用户已达数亿,它没有花费高额广告经费,却能依靠用户的口口相传不断增加用户数量,从而实现持续扩张。
脸书的最大价值就是用户数据,只是这些数据的价值没有换成金钱而已。如果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作为资产反映在企业价值上,应该就不会出现上述这种认知偏差。可以说,金融体系越来越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价值。
可以看出,金钱已经无法正确认识、评价现实世界的价值。今后世界的中心将不再是可视化的资本,而是转换成资本之前的价值,这种趋势可以称为“价值主义”。
价值主义最重要的是价值最大化。不过,价值的定义非常模糊。有时指经济上能满足人类欲望的现实世界的实用性;有时也指伦理、精神层面的真、善、美、爱等提高人类社会存续性的抽象概念;有时也把稀缺性、独自性当成一种价值。
我认为价值这个词的含义实际可以分为3类,那就是:有用性价值、内含价值、社会价值。
有用性价值
有用性价值是大家最熟悉的资本主义主流价值。在经济、经营、金融、会计等领域,只要一出现“价值”这个词,就是指有用性、有益性和实用性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用”的价值。这种价值建立在能使用、利用、赚钱等现实世界收益的前提之上。基本上在现在的经济体系中能转换成资本的东西才有价值。因此,无法直接换成金钱、在现实世界里无法使用的东西,从有用性的角度来看,就没有价值。
内含价值
和注重实际用处的角度不同,价值有时也指和个人的内在感情相关的东西。爱情、共情、兴奋、好感、信赖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没什么用,但对个人内心具有积极效果时,我们也会说这种事物有价值。从有用性的观点来看,个人心中想什么完全没有关系,这些感情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感情和消费、实用性毫无关系。但是当我们看见美景时、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时,对我们的内心来说这些事情是有价值的。
社会价值
资本主义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有利于整体利益。像慈善活动、非营利组织等为提高全社会可持续性所进行的活动,我们也会说它们有价值。从金融、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些活动不过是单纯地支出费用而没有产出,至少不能说有价值。但很多人都觉得在沙漠里植树、在发展中国家办学校等活动是有价值的。
在今后的时代里,过去很难呈现的内含价值、社会价值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可视化的数据,并且将很容易流通。如今热门的评价经济、网红经济就是典型例子。
2.选择“经济”,新时代更有安全感的生存方式
讲到这个题目,就会无法避免谈到“现有经济”和“新经济”的优劣及比较,但在此我想探讨的问题与之完全相反。
其实我想说,几种经济系统是可以并存的。
现在,经济系统中处于优势的人并不需要新系统,而对境遇不顺的人来说,新系统就是必要的。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和个性不同,适合的经济系统也不同。原来需要统一的制度是由于存在物理性的制约,现在网络已经如此发达,互联网可以使多种经济系统同时存在,因此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框定在同一个系统中。
网络充分普及之后,人们不会再去思考什么是正确的,而会逐渐接受“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最佳选择因人而异”的思维方式。必须统一为一个整体是过去时代技术上无法实现层叠化世界的旧想法。
从事什么职业、和谁结婚、信仰什么宗教、拥有什么政治思想,都是我们的自由。同样,感觉什么有价值、存储什么资产、在什么经济系统中生存,也会变成自己的选择。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中。
因而不再有比较优劣、强迫他人接受自己标准的必要,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系统就好。
过去如何设计经济系统是由政府决定的,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可以产生像比特币那样依靠个人创意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独特经济系统,这样的创新活动不需要巨大资本,也不需要多达几千位员工,需要的只是对经济机制的理解和自由的想象力。
最近,我看到一则日本冲绳发行琉球币振兴地方经济的新闻。不仅仅地方公共团体,未来这种趋势还将蔓延到银行、民营企业、非营利组织、商业街、学校、粉丝俱乐部等组织。只要能开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项目,任何人都有机会建立一套独特的经济系统。
以前无法尝试的各种新经济形式都能有条件进行实验,几种不同的经济系统可以互相竞争、强者生存,经济系统自身就存在竞争和淘汰机制。参与者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经济系统。
当只有一种经济系统运行时,贫富差距问题是致命的,当存在若干个经济系统允许参与者自由选择时,贫富差距问题或许能够得到缓解。另外几种经济系统互相竞争,能够彼此制约,防止出现失控情况。
由于共享经济、区块链等分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司也在趋于分散化,经济系统本身也呈现多样化,由此产生了“二重分散”的趋势。
比如在以日本政府发行的日元为中心建立的经济系统中,员工从公司领取日元作为工资,然后在便利店、商场等商业机构消费。日元是日本政府管理的中央集权货币,支付工资的公司、提供商品的便利店等,都是存在管理者的中央集权组织。
随着分散化趋势的进展,大家可以把资产分散投资为比特币、日元、乐天积分等,在共享经济的App 上领取通证作为自己的劳动报酬,然后用通证从网上购物。此时大家就横跨了好几种经济系统,持有资产也处于分散的状态。
分散于若干个不同经济系统的经营业务,不需要管理人即可在分散网络上完成交易的状态,被称为“双重分散”。
如果共享经济、通证经济等能够普及开来,诞生的无数小经济系统,也许能够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类似安全网的作用。
有些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没能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在规则全然不同的互联网通证经济中,也许这些人能够活跃起来。如果存在好几个规则不同的小经济系统,即便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失败了,还能换一个经济系统重来。
比如有的人沟通能力不强,在需要沟通能力的职场中很难做出成绩,但他唱歌很好,只是比不上职业歌手罢了。
在现实社会中,唱歌好的优势只能在卡拉OK、聚会上出出风头,但今后这种原本被认为没价值的兴趣爱好也有机会成为一个强项。这类人下班之后可以把自己唱歌的视频传到网上,有人观看之后产生兴趣就会有许多粉丝追随,如果在App 应用的初期就注册账户,人气还会更高。最后App 的用户变多,博主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可能人气不再像之前那么高,但是随着App 的发展,博主拥有的通证价值也有机会上涨。即便博主不再像原来那样有人气,之前的活动也赚到了一笔资产。
博主可以把通证变现成法定货币,也可以转移到别的App上经营自己的栏目。如果靠直播可以生活的话,完全可以辞掉自己原先那份不擅长的工作了。
如果若干个经济系统可以并存,现有经济系统中的边缘人就有了更多选择。由于增加了选项,很多人愿意承担风险去积极尝试新鲜事物。如果只存在一个大的经济系统,人失败一次就很难重新出发。
财富的未来
佐藤航阳 著 殷雨涵 译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看似不同的经济现象,实则是同一经济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只是程度不同,而这一趋势即自律分散。而金钱,将不再是财富的唯一媒介,其本源“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价值主义,也将成为新的经济体系,与现有市场经济体系并存,这将赋予个人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在哪个经济体系生存,甚至可以围绕自身价值建立“个人经济体系”,实现个人财富、职业、人生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