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专家文章:美国须弄清“可为”和“不可为”

时间:2021-08-12 19:47:31 | 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专家文章:美国须弄清“可为”和“不可为”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美国《国会山日报》网站8月9日发表题为《让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作者是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战略与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曼宁。全文摘编如下:

“上帝,请赐予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乍一看,你可能不认为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有名的《宁静祷文》中的这句话可以作为美国战略或外交政策的指导。但在我读到关于阿富汗像50年前的越南那样正陷入崩溃的头条新闻时,我认为这句话似乎异常适用。别忘了,尼布尔也是冷战时期一位虽有争议但非常著名的现实主义政治哲学家,他反对非黑即白的绝对主义假定和超级大国可以“掌控历史”的观点。

事实上,美国外交政策的许多重大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没有认识到美国无法改变的事。这是骄傲自大、不理解美国力量局限性的结果,这个问题现已被放大,因为随着在多极世界中力量变得分散,美国的相对力量受到了削弱。

这带来了一系列代价高昂、意料之外的后果。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在阿富汗的使命偏离,这令推翻塔利班政府的迅速成功变成了20年来的建国徒劳,还有在伊拉克试图以武力强行实施西式民主的高成本失败。当然,还有越南的崩溃。另一个例子是2008年灾难性的金融危机。

不过,“有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事”的正面例子也不少。最引人注目的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基于规则的包容性秩序,它造就了支撑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稳定金融体系的机构。

尼克松和基辛格翻转了冷战剧本,对中国敞开双臂,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外交成就。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一系列军备控制协议使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武器减少了80%以上。最近的《巴黎协定》尽管没有约束力,却令全世界致力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

展望未来,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是避免具有破坏性的主动政策失误,并抓住机会推进美国的利益。关于智慧的那部分可以用在这里。

任何有效的美国战略都需要抛弃假定美国的利益包含盟国和伙伴国利益的“单一超级大国”思维,了解美国的局限性,并采取将其他参与者利益考虑在内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认清这样一种现实:各个大国都对国际体系倾注了精力。这需要新的思维模式,即从美国地位至高无上的思维转向同侪之首思维。美国今天的领导地位意味着建立联盟,首先是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但这需要了解伙伴以及对手的利益、目标和权衡,并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拥有影响力、在哪些方面没有。这种转变意味着学习如何自我克制、协同作出决策、集中力量解决存在利益交叉的问题,以及在哪些情况下该为避免系统崩溃和最终冲突而作出妥协。

如果美国能在改革世界贸易组织或技术标准等问题上与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达成共识,美国就能令自身影响力最大化。

民调数据显示,美国人会愿意接受这种策略。他们希望美国保持与外界的接触,但也希望其他国家不要搭便车,而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表明,如果合作伙伴表现出共担负担的态度,美国公众会看到全球接触的好处。

因此,也许,仅仅是也许,美国不妨把《宁静祷文》作为外交政策指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