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策规范不断加强,“发烧”的医美股还能上车吗?
一场来势汹汹的监管整治,能让“发烧”的医美降温吗?
玻尿酸、少女针、肉毒素、减肥笔以及光电医美器械,这些都是诱惑爱美人士的重磅产品。在资本市场上,但凡有重磅产品推出,股价暴涨是大概率事件。比如,华东医药的少女针还未上市,股价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15元/股左右涨至今年5月的53元/附近,涨幅250%;华熙生物因为玻尿酸,股价从2019年上市时候的发行价47.79元涨至如今的210元/股,涨幅337%。
然而,这只是资本市场上看得见的野蛮医美,还有很多因安全事故因此毁容的不在少数。不过,这也挡不住消费者花数千元乃至数万元“变美”的冲动。
金融端遏制疯狂的医美股
医美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玻尿酸原料、中游玻尿酸肉毒素等医美产品,以及下游医美医院和诊所科室。上游玻尿酸的龙头医美概念股主要是华熙生物、鲁商发展;中游的医美概念股龙头企业主要有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贝泰妮等;下游的医美龙头概念股主要有朗姿股份、金发拉比以及奥园美股等企业。
今年以来,医美概念股被热炒,与资本的推动不无关系。针对此类“高烧不退”的概念股价,8月11日,上交所、深交所开始从资金端整顿医美行业。两大交易所先后要求,在交易所挂牌的部分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入池基础资产中不得有“医美贷”。
医美贷款(简称“医美贷”)是一些贷款平台携手医美机构,为一些消费能力不足的群体提供立即消费的贷款,属于消费贷款的一种。但是近年来,医美分期乱象频发,导致市场成为“骗贷”与“诱贷”的高发地。
如今,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从资金端对其“釜底抽薪”,也意味着对医美行业及医美贷的整顿已经开始。目前,几家头部消金公司叫停医美业务。受该消息影响,港股、A股两市医美板块遭遇集体重挫。
受以上消息影响,自8月11日开始,朗姿股份股价一路下跌,从38元/股跌至35.8元/股,跌幅7%左右;号称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商的华熙生物的股价也从高点218元/股附近下跌,跌幅在5%左右;爱美客股价从8月11日的670元/股下跌,跌幅超7%。港股的医美股也同样受冲击,比如,复锐医疗科技、复星医药跌幅均超过8%;完美医疗股价也出现较大波动。
不过,数据显示,医美概念指数从今年3月15日的低点1452.71一路拉涨至6月的2515.36高位。港股医美指数自2021年3月31日的989.78点,猛涨至6月初的2026.16点。个股方面,从今年1月至8月,华熙生物的股价由年初的161.69股/元涨至314.99元/股,涨幅上升接近2倍,朗姿股份更是超过6倍。爱美客从去年9月发行价的118.27元/股一度涨至今年2月份的1333.02元/股,涨幅超过10倍不止,市值达到1335亿元。
监管“紧箍咒”来了
飘红的股价掩盖不了医美的高投诉量。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医美行业投诉2634件。其中,在合同和售后服务方面受理投诉最多,分别为714件、606件,占总比27%、23%;受理质量和虚假宣传方面投诉分别为348件和335件。
高投诉量,也如实反映出医美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而近期爆出的医美整形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直接引发国家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2021年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卫健委发布的《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也是对医美行业违规现象的一次重锤。《工作方案》显示,此次工作重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8月9日,人民日报刊文《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文章指出: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
受各种整治政策的出台以及《人民日报》文章影响,医疗美容板块开始冷静降温了。
归谁管责任亟待确定
一方面是疯狂的股价,另一方面是医美安全隐患频繁被曝。到底如何对医美行业进行规范?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医美行业到底归谁管?面对非法产品的质量问题而且没有行业资质,虽然进行了打击,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并且有医疗资质的企业占比不到五分之一,而有资质的企业却在做跨范围医疗美容项目。类似于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假产品是一方面,违规经营、跨范围经营也是一方面。他建议,所有医美行业最好是归卫健委统一管理,这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也就是说,患者一旦出现被‘黑医美’坑骗的情况时,可以有明确的投诉部门。
第二,要用规范性文件进行长期规范。联合整治只是一个方面,在面对医美市场逐渐扩大的情况,必须要找到长期有效的监管措施。不能整治“一阵风”,达不到釜底抽薪的效果。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与医美相关的长期规范性文件甚至是法律性文件进行规范。医美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远不止3000亿元,他认为至少有5000亿元的市场,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无法进行统计。
第三,任何的医美机构都要写清楚,一旦受到侵害后,向谁投诉?保证患者的利益,出了问题后应该找谁?同时还提到医美贷泛滥的问题,而且有些消费机构还会进行诈骗,坑骗许多年轻的消费者,包括像一些美容美发机构,说是免费但其实进去消费后高达几千块甚至几万块,这种情况也需要进行规范。
史立臣还分析道:“医美行业以前属于‘三不管’地带,现在行业乱象越发严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或许也是可以见效的办法。医美市场一直是一个大市场,历来疏于监管,监管弱化导致假货泛滥、无资质企业泛滥、跨范围经营的情况非常普遍。正规企业进行正规产品出售,一旦经营效果好销量上涨后,就会出现很多假冒产品进行模仿,假货充斥市场,导致正规企业没办法做大做强。出台规范,也是保护正规企业发展措施的一种。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起到一个长期规范的作用,那么好的企业也终将受到影响。”
医美规范势在必行
根据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报告,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1427.3亿元,并预计在2024年达到3798.8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7.7%。同时,医疗美容行业中的非手术类项目占比超过60%,凭借操作简单、恢复时间快、价格和风险相对较低的优点,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
2014年-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501亿元增长至1795亿元,年化增长率为24%左右。
根据中金研报,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1436亿元,对应3.6%的医美渗透率,人均约1.6次的年复购频次及约5909元的次均消费金额;2015年-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以22.5%的CAGR快速扩容,但人均诊疗次数、渗透率等指标较海外市场尚存6倍空间,预计未来5-10年,行业将保持持续高景气。其中,以注射类、皮肤美容为代表的轻医美项目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国内目前医美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并且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如果医美行业的整治问题没有正式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政策要求,其后续发展将会存在巨大的问题隐患。
展望医美行业未来,史立臣认为,“医美行业产品监管和药品监管一样,是一个长期监管的过程,连续性打击,连续性治理行业环境,一两年后行业的环境一定会有所好转。行业一旦规范起来,其自身就会进入一个有序发展的状态。中国的医美行业是近些年才慢慢发展起来的,且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带动起来的,现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对医美行业进行规范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