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双碳”目标下 减排降碳行动按下快进键

时间:2021-08-27 10:46:50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双碳”目标下 减排降碳行动按下快进键

今年8月23日-29日是全国第31个节能低碳周,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为“低碳生活,绿建未来”。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作为工业经济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的四川开展了哪些工作?成都又是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呢?

四川

单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稳步减少

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资源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省份,碳达峰碳中和为做好“水、风、光”这篇大文章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年以来,各项减排降碳的动作持续推进。6月,四川省发改委和四川省能源局联合下发《四川省“十四五”光伏、风电资源开发若干指导意见》,明确将规划建设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流域、大渡河中上游4个风光水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到2025年底建成光伏、风电发电装机容量各1000万千瓦以上。

8月,《四川林草碳汇行动方案》全文发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林草碳汇多元化发展格局,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21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7%,湿地保护率达到57%,林草碳汇项目总规模达到3000万亩。

与此同时,全省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份社会活动层面碳中和省级推广方案,鼓励机构实施主体可对举办和参加的大型活动,以及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中和;个人可自愿对生活、工作等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中和。

根据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统计,截至7月底,累计实施碳中和场景已达96场,累计参与人数突破8000人次,累计消纳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和成都“碳惠天府”核证减排量1991吨,相当于近10万辆低油耗小汽车停驶一天。

成都

谋划碳达峰碳中和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围绕支撑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将产业生态圈优化调整为12个,新筹建的“碳中和产业生态圈”名列其中。这是成都超前谋划碳达峰碳中和的探索之一。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成都正深入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

早在2018年,成都就植下了首个会议碳中和林。当年8月1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经测算,论坛排放温室气体921吨二氧化碳当量,成都首次以建森林的方式来抵消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这也是成都首个会议碳中和林。

时间来到2021年,成都又开碳中和会展先河。计划今年召开的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53吨碳排放。

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成都共淘汰落后产能超过300户,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累计建成9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态环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基本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推动多个天然气综合能源项目落地;清洁能源占比从2015年的56.5%提升至62.6%(优于全国38.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十三五”累计降低14.24%。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到112.84万亩;启动546个川西林盘生态管护与修复项目,累计建成各级绿道4408公里。

国内首创“碳惠天府”品牌,“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上线启动以来,已有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签订“碳惠天府”碳中和公益行动认购合作协议。

“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原则,强化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硬约束,推动能源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科技金融支撑、宣传引导同向发力,以更大力度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谈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时,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力争2025年实现碳达峰、率先建成碳中和“先锋城市”。(记者 缪梦羽 李婉清 黄骏阳)

成都企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先进生产、宜居生活、优美生态和谐统一的根本途径,也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成都制造业如何抢抓机遇走在前列?日前,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成都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企业家、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就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所面临的挑战和实施路径进行交流,并围绕产业结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新能源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

成都工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座谈会现场,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肖先勇教授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成都能源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能源结构,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把成都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肖先勇分析道,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源结构“高碳”的工业企业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同时,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企业则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通过实现目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不少成都工业企业前瞻布局,通过技术改造、流程再造等多种手段,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率约为30%。”建龙集团副总裁、建龙川锅总经理王亮介绍道,正是从工业余热利用的角度出发,公司已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台大容量高参数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等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装置运行水平。现在,建龙低碳产业园正在规划中。

在钢铁领域,成都企业也将发展方向锁定在了绿色低碳。成都市长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发宝在座谈会上介绍,“我们自筹资金18亿元,与德国普锐特冶金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国内第一条世界先进的全线普锐特冶金技术设备短流程标杆生产线。新建产线投运后减排30%以上、节能25%以上,智能化的设备在保证产能的同时减少能耗,这是减量置换的关键。”

布局清洁能源

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成都有优势

需求侧的成都工业企业通过模式升级、能效提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供给侧的能源结构转型同样重要。“从能源结构来看,更清洁的能源组合是实现低碳减排的根本。”肖先勇表示,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占比,以电能、氢能、热能大幅度替代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

“得益于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特别是对电子信息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近年来成都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肖先勇进一步分析道,成都碳排放强度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但着眼未来成都仍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做好能源体系的变革。

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红艳表示,成都拥有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在发展氢能产业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样在成都布局清洁能源的还有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和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据川开电气总经理邢志刚介绍,在位于双流西航港园区的川开电气有限公司智能电气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公司去年投资2000万元打造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光伏发电、电动车充放电、电储能、水蓄冷空调、智能配电、用水、用气能耗监控等子系统,实现园区的绿色节能运营。据了解,截至5月,川开工业园光伏总发电量近60万千瓦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0吨。

此外,成都中建材建设了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

川航首个碳中和航班昨日首飞

25日上午9时40分,川航首个碳中和航班3U8883从成都起飞,最终抵达北京。这是川航通过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购买国内CCER项目(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该航班燃油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碳中和”。

川航表示,此举是积极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助力民航业环保减碳做出新的探索实践。

进入“十四五”,川航将持续完善生态环保体系、推进可持续燃油应用、优化节能技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构建绿色航空生态圈贡献智慧和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